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周 侠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三小学,安徽 淮南 232007)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成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关注当代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容的地位。加强读写结合,有利于全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学科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仿写;续写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利用文字表达个人思想与看法的技巧,对于学生个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积极采取读写结合模式,探究全新的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是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阅读仿写,读写结合
在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切有利于写作活动开展的契机,找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技能的机会。仿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有效方式。在当代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包含修辞手法和优美词汇的句子,值得学生关注与学习。这些句子的仿写,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文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语言的美感。也能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学会所学内容的迁移方式,优化个人写作能力。
像在讲解《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文章中的语言十分形象,像“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文章的第一句用两次“秋天来啦”去渲染欢快的氛围,用“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表现着山野的美丽,利用了暗喻这样的修辞手法。接下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样的拟人排比句,对于小学生个人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仿写价值的语句,引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句,将梨树、苹果、稻海、高粱作为描述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欲望,选择任意的写作对象。根据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不要求仿写对象的数量,只要求学生用这样的语句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少的同学,少分享,写的多的同学,多分享,促进仿写活动成为学生表现个人写作优势的方法,也以此来促进当代小学生找到个人写作学习的动力。
二、开展续写训练,读写结合
在仿写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积累必要的词汇和表达方法。能够利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去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这些基础型的写作技巧,是学生形成个人写作意识和写作体系的前提。在丰富的仿写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文章,引导学生续写,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思维越活跃,学生的写作想法越多。续写没有方向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自己对故事的期待,将它推进到自己理想的方向。通过不断续写,让学生将个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融入到作文当中。将自己的写作,视为推进阅读文章的完美手段,有利于小学生个人写作成就感的提高。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低年级具有较强故事情节的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做续写训练。并鼓励学生将续写视为二次创作的机会,与作者进行一次小小的比拼。每一次续写,都能让原本的阅读文章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力,让小学生个人思维的闪光点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像在讲解《充气雨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的续写设置在文章开头以及阅读讲解之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故事的开头,去拓展成为一个个性化的故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其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给学生呈现文章的前两段,“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惊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级的小林和同学们,一起顶着大雨,往家走。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衣流到裤腿上了……”将故事展现到这里,让学生以续写的方式完成这个故事。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他们想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动手经验较为丰富,手工能力强,他们会从手工的角度入手,将雨衣更改的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有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许多新科技成果,他们会将雨衣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新产品。续写,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全部展现在故事的构建中。当学生续写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生接触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式,读到了更多的故事,参与感强。再引导学生回到阅读中,发现另外一个作者的想法,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负担的减少,更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关注阅读情感,读写结合
写作,是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从阅读内容所传达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从情感出发抒发自己的看法,找到写作的主题。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类型中,生活类记事主题较多。而记事主题在于抒发个人情感,像“最难忘的一件事”要表达自己的难忘之因,“最敬爱的人”要表达自己的敬爱之情,“最喜欢的活动”要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每一篇成功的作文,都有真实的情感内涵。在读写结合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文章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同样的情感,促进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
像在讲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一课,文章中的小男孩考虑到家庭的生计,非常懂事地拒绝了阿姨送的小汽车。而售货员阿姨家的小朋友,也因为听到小男孩的故事十分感动,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小汽车送给小男孩。这样的心理与行为,都彰显着人性的美好,彰显着小孩子的纯洁。针对这样的情节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有没有成为小男孩的那一刻或成为小女孩的那一刻,将自己类似的经历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读写结合模式组织多元化的写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关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写作技巧的形成。让学生从用词、组句等细节入手,发现个人写作优势与劣势。将输入转为输出,成为能理解,会表达的语文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郭印英.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之友,2020,(5):264.
[2]朱慧怡.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20,(1):54-55.
[3]张国俊.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1):45-46.
[4]王艳.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