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足课堂实际,创新实验教学
作 者:戴煌城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福建 泉州 362321)
大
中
小
摘 要: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改进与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整合实验活动课等三个方面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设计;课堂实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并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创新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改进与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记忆。但如果只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去做,时间久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为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探索中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接近后,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的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利用废旧的日光灯管(60cm左右),在60cm长的透明胶带纸上紧贴pH试纸,放进灯管内,然后在两端分别塞上内粘含有浓氨水、浓盐酸的棉花团的塞子,一会儿看到现象,pH试纸一端变红向中间移动,另一端变蓝向中间移动,但速度不同,在离浓盐酸这端约1/3处出现斜的白烟圈。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它不但可以观察到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而且可以看到气体运动的相对运动速度、气体的酸碱性等。成功的创新实验设计,不但予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激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这种验证功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实验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从书本或教师的授课中知道的东西,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而探究性实验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主动探索知识。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模式设计实验教学: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启发学生思考这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与水反应?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有酸性物质生成?学生往白色食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然后思考为什么往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紫色会变成红色?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还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学生把两张滤纸浸在石蕊试液中后取出晾干,往其中一张滤纸通入二氧化碳;往另一张滤纸喷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再观察。最后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的本质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上述问题的设计,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究的情景中。通过讨论、设计、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整合实验活动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课堂实效
2011版课标规定了至少完成的《八项基础学生实验活动课》设置在相应单元小结的后面,它们不仅紧密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还承载着实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学校实验仪器、药品不足学生不能做实验;受考试制度影响,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只要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做不做实验无关紧要;活动课中的实验多数是重复本单元中已经做过(有的是教师演示,有的是在班级的分组实验)实验,且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验活动课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对实验活动课进行了优化整合,就是在每节实验活动课中增加了1-2个学生自己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自主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或趣味实验等。实验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高于教材但不脱离教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第二章一节关于《水的净化》实验活动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找到纱布、棉花、小卵石、活性炭等材料,用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自制净水器,并将一杯浑浊的水倒入做好的净水器中,观察净水的效果,再和同学比一比谁自制的净水器更美观、更实用。第二天上课后让学生与老师交流净水的效果,在老师引导下说出各种材料的作用,这样水的净化方法、过滤原理、吸附作用等就深深牢记在学生心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再次被激发出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他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促进作用。
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新课改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实验教学设计,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教材(包括课外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手段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探究活动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深入理解和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郭世杰,张颜涛.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9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