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中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中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作 者:欧书琴 (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也在改革的大潮中茁壮成长。本文通过多个真实案例反应了中职教育对于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阐述了中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中职教育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社会正朝着更加繁荣、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土地改革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农村第二次土地改革,其主要特征是“土地流转”,他的优势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更多的农民可以挣脱土地的束缚,走向城市,也有一部分走向田野,而其中的“能人”在这广阔的舞台上尽绘丰收喜悦画卷。
他挑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小型农机耕种向大机械农机耕种方向发展,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改革的大潮中茁壮成长。下面我就“新型职业农民及培养”这个话题来谈谈:
新型职业农民的含义: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农村现状——以宣州区养贤乡两个行政村为例:
大山庵和军塘两个行政村毗邻宣州区开发区,有丘陵、山场,有圩田、水面,农田水利基础较好,交通方便,旱涝保收,农业收入主要是种植叶和养殖业。
其中两村有一些种粮大户(150亩以上)、养殖大户(50亩以上),数目能达到平均每个村5户左右。
本人还对其中几个大户做了个别专访:
【案例一】
汪跃进,男,48岁,小学文化。一家四口,承包220亩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年收入20多万。种植这么多田地,自己花费的时间总共不过两、三个月时间。大型农机、成片化作业,加上新的耕种技术,没有多少烦杂的事情要做。
【案例二】
左小龙,男,53岁,初中文化。承包60亩田,养殖草虾,年收入20多万。
下面就两个行政村的几位大户基本情况作个统计:
年龄分布
 
 
 
 
 
 
学历分布
 
 
 
 
 
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出,这几位收入可观的大户并不是凭借运气,而是以先进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所以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十几岁的初高中人群,而要把眼光放长远,范围能够波及农村的50以下的中青年人群。
为此国家于2014年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该文件指出,招生对象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针对这部分现有的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中职教育在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进:
1、专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2、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
为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以实践课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要求我们的学校在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上做文章:
1)自建。涉农试验基地投资不是很大,只是涉及土地问题,期间管理可能要花点心血,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
2)租借。这能迅速缓解实验需要,管理上也省事许多,只是不是自己的东西,经常要看别人的脸色; 
3)借助视频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4)参观。在集中理论学习之后,可以到规模化场家参观,变理论为实践,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2、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老师要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要强;
2)专业课老师要做到“一专多能”,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自己要成专人,所以,必要的学习、培训是自己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职业教育赶上了“中国制造转型”和农村改革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在新型农民的培养这个领域大有可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抬起头紧盯住国内外轰轰烈烈的职教发展新形势,弯下腰实实在在干好身边的每一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就能为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厦添上一块绚烂的瓦片。
参考文献
[1].张广花.农民职业教育的国内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2011年08期
[2]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J].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