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作 者:魏 群 (沈阳市第一七三中学, 辽宁 沈阳 110025)

 摘   要:目前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的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对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德育工作在中学教学中的开展。

关键词:德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分析
一、引言
目前的教育行业中“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一项重点任务,从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将德育工作看做是班主任以及政教处的工作,认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任务。这样从客观上造成了生物教师不能有效的找到德育切入点,导致知识点与德育点脱节。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生物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课程的点,并且将其付诸于实际的生物教学实践当中去,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效的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教育概述
在初中生物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整个教材做到认真的钻研,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从其中挖掘出相应的与德育有关的因素,确保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挖掘德育教学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首先是渗透性原则。德育教学主要是以知识为载体借助其聂荣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说服以及感染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将生物知识与技能教学和德育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有效的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情感陶冶以及道德规范的养成。其次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在开展生物课程教育中要具备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备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制备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生动典型的素材进行学习与分析,不仅淡化了德育痕迹,学生也在联想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教育。最后要坚持湿度原则,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德育因素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知识点的渗透程度也需要选择适当的范围,有意识的将科学性与思想性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德育教学效率。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纪律上放任自己
从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此阿勇统一的形式开展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不仅不会对学习感兴趣同时也可能产生第一顶的厌学情绪。此外有些学生对于校纪校规缺乏重视,常常会出现一些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自身的纪律意识不强并且卫生意识的追求也相对较低,长期以往造成学生放任自流,甚至出现一些群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的行为,对校园以及社会造成危害。
(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于教师以及家长的话都十分的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向误区。这些学生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目的不强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缺乏动力,基本学习任务也难以完成。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一旦缺乏重视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暴自弃,无视德育以及社会公德的约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需要将德育课程上的更加活泼生动,全面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从而逐渐将自身的行为习惯纠正过来。
四、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课标中的德育点,找准育人结合点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相关的课程标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师开展课程的过程也主要围绕着这些目标来开展,生物教师教材是师生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来开展。德育的点主要蕴藏在知识点中,有时候一个知识点可能会蕴含较多的德育的知识点,但是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的进行挖掘,同时借助全方位的整理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识点与德育点的有机融合。例如在学习“了解生物圈”中的第二节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细目表来呈现出本节课的一些德育要素,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定的生态教育观以及法制教育观,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共同用法制与去维护,同时了解国外有害生物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从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二)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点,找准德育生长点
从教学实质上来看其过程主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过程,但是由于生物学科的理科属性决定了其难以直接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图片以及数字故事等等德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场景中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传染与免疫”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屠呦呦在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的事迹来开展教学,设计与疟疾相关的病原体以及传染源等等相应的数字化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精彩的导入环节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新知识的魅力,同时也让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激发出自己的爱国情怀。此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分析数字化故事中涉及到的传染病的问题,进而结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向学生普及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在最后教师融合 屠呦呦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发现青蒿素的精神来渗透科学价值观的中啊哟意义,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三)挖掘课外阅读中的德育点,找准德育的延伸点
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关于科学家以及先进技术的故事,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将结合这些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学习拓展出更多的学习空间,这些故事在无形之中能够向学生传递出美好的生活理念以及科学精神,对学生德育观念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教学中来看,由于中考目前不涉及这项内容,因此很多教师自动将其过滤掉了。如果教师对结合课外的阅读内容设置一些层层深入的问题,对课上内容进行延伸那么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针对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下的问题,一是袁隆平爷爷为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为什能做出如此大的贡献?二是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并且谈一谈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课外阅读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了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学生从中了解到了学习的本质,在热爱自然的同时增添的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德育教学内容重视起来,让学生借助德育知识点认识到生物学习的意义,真正了解学习的本质,从而主动的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去,有效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优秀人才[J]. 成才之路, 2013, 000(015):15-15.
[2]李家瑜.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