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思考

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思考

作 者:杨晓琳 (招远市张星镇宋家学校,山东 招远 265400)

 摘   要:小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的是班级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小学生心理状态的疏导、学习情况的分析、班级秩序的统筹等多项工作,看似非常的杂乱,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成绩,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家庭教育下的学生都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和家庭教育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两者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必要性;结合策略
引言
当下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的溺爱孩子,孩子缺乏了生活以及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还有一种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过于的严厉,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小学班主任就应该采用恰当的手段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的去引导,避免过激的家庭教育给学生成长造成的伤害,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相关规定,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包含以下几点:坚持育人且以德育为先,管理班级学生时要注重公平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合理地施教;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等等。从小学班主任的相关工作可以看出,其除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之外,更注重的是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纵观当下的学生,父母离异或者是家庭矛盾现象居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继而在学校中表现出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暴力倾向等等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同时还给其他的学生造成了困扰。对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就应该和家庭教育两者充分的结合,加强对小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小学生解决身心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两者结合的策略
(一)建立并完善学生档案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辅助学生的学习即可,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为了让每一个年级段的班主任都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为每一个入学的学生建立档案。从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学校内部就要去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长的文化水平、姓名、喜好等等,定期翻看并查阅,对相关学生的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发挥出档案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通过多种形式和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
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相互做好铺垫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正常成长。对此班主任需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具体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和家长及时的保持联系。
1.家访
班主任要定期的对班级内部的同学进行家访,尤其是一些性格上较为叛逆、孤僻的学生,以这部分学生为主,先去拜访这部分学生的家长。了解这部分学生家庭的情况,找到性格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和家长进行沟通,联手解决学生在性格上的弊端,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电话、微信等电子沟通方式
如果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父母无法通过家访来和家长保持联系的,班主任也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电话、微信等进行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向家长们反映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以及学习状况,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的教育方式。两方相互,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成长做好铺垫[2]。
3.家长会
小学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也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来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情况下召开的时间是入校时、期中以及期末这三个时间段,班主任要利用好每一次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此次家长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去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切勿过于的去贬低某一位学生。对于在班级中很难管理的学生,班主任要和家长之间私下沟通,除了探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该和家长去讨论小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和一些缺点,家校共同合作,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帮助当代父母走出教育的误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代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孩子刚进入小学开始,就把孩子的每一天都安排的非常的充实,包括节假日,孩子也没有放松自己的时间。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只要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这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当代社会而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性格健全,还要求拥有想象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对此班主任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教育子女并非让子女死读书,更应该从子女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子女有更多时间来发展自身的爱好,另外要多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及时的了解并对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去分析,继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3]。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管理
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性格也不同。班主任在管理时不能采用同种方式对待,要因材施教。比如内心较为敏感的小学生,班主任就不能够对小学生采用批评的方式,可以和小学生做朋友,去指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要伤害小朋友的自尊心。如果是多次谈心都不更改的小学生,可以采用非常的手段去约束该类学生的行为。总而言之,不同的学生在管理时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便于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成长。
结语
学生初步踏入小学阶段,有各种坏的习惯,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差,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下的小学生涯,班主任要联合家长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问题、短暂时间内的学习阻碍等等,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瑜.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20(01):35.
[2]王翠花.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20(03):140.
[3]胡建斌.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