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实践
作 者:林贻厝
(晋江市永和中学,福建 晋江 362235)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应运而生,教育部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应有的知识,同时也能不断发展个人能力。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化学的学科素养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与价值,对于学生增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实践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对策
前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年龄与心理方面正趋于成熟,通过多年的校园生活学习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的多项能力,这样能够为学生在未来顺利适应社会的不同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使得学科素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仅是当前教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竞争力的需要。只有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社会所需的能力与素养,才能避免其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化学是一门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有着重要关系的科目,它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等,由此可见,化学的学科素养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等,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社会责任与道德素养,最终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能力打下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掌握化学学习方法,使学生深刻感受化学的学科本质,在理论学习与实验探究中强化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最终全面发展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例如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加强核心知识的教学、组织实践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其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最终落实化学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体会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看待事物,在面对学科问题时能够做到严谨、负责。同时,化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学生也需要充分认识并肩负化学学科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够发挥化学的作用,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体会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例如,在教学“氨气的性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即现实生活中利用工业合成氨制造化肥,进而使农业的产量得到大幅提升,这样直观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化学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不仅仅是能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探究,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中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断努力。再如,在教学“铝单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铝制品如饮料罐、电饭锅内胆、铝质电线等,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学科特征的认识,突出化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对物质的相关概念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掌握化学核心知识,感受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其适当的方法,同样,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倘若能够认识化学知识的相关规律与思想方法,就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科学本质,运用化学的思维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铝的化合物性质”相关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化学、理解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一张“铝盐和偏铝酸盐的思维导图”,从二者的概念、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并通过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推测未知物质的性质,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假设、验证等,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物质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看到化学学科的本质,它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中需要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这样才能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不断的延伸,从而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具备较为完整的化学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的学习与探究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在组织开展化学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实验原理、器材选用、操作步骤以及结论分析等,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整合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其参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实验探究不再是传统的由教师指挥学生完成每一个步骤,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探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或工业制造情境,对实验的设计更加丰富,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实践开展探究,不断强化其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这些能力运用于绿色化学、社会化学和工业化学中,真正实现化学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俊标.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176.
[2] 苏文算.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119.
[3]陈淑华.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4):13.
[4] 楼芝英.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20,(14):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