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肖 梅 (贵州省纳雍县居仁中学 553308)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三时学生才开始接触,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既枯燥又乏味。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没有处理好,学生对学习化学就没有兴趣,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造就他们的未来,就成了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挖掘其学习的动力呢?我就工作中自身的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贵在平时渗透,春风化雨
在丰富多彩的变化和五彩纷呈的现象之中,要抓住时机,不断渗透有趣成分,使学生在趣味性很强的课堂中愉快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电解水实验中,学生极易混淆哪个电极产生H2,哪个电极产生O2,我们简单而又幽默地说“父(负)亲(氢)”,学生一想而知负极产生H2,正极必产生O2;……此外还有许多如实验基本操作、离子符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反应规律等均可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愉快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这样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传递了许多有趣同时又很关键的信息。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化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学习中不乏有趣之处,但在概念、元素和化合物、及化学方程式与计算等教学,却显得抽象而无趣,这时为了巩固先前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就不得不在方法和语言上下功夫了。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对比论证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化学游戏法。在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如进行分子、原子的教学时,教师讲完两种微粒的性质以后,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另外还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尽量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合理,使学生享受到化学知识像雨露滋润禾苗那样融进心田里。
在教学中除了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和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如在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时,利用flash将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出来,这样使得抽象的概念解释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
四、教学中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解释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学习化学的主要目标。
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把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转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首先,从第一堂课始,就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化学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等成分组成,我们需要其中的氧气来维持呼吸;我们的食品主要包括糖类、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我们的服饰主要依赖于植物纤维和化工纤维,……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宏观世界逐步进入到神奇的微观世界。
其次,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用化学理论鲜明生动地解释一些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增进了他们对化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认同感,无疑也有助于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激情和信心。如碳酸钙一节的教学,先提出水壶中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样才能够除去水垢?然后分析如下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结合碳酸盐的性质讲授除水垢的原理及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此外,初中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联系当前主要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以及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应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不仅可以逆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了解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