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古文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古文教学分析

作 者:何玉清 (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语文教学地位大大提高。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小学生建立起重视语文学习的理念。让古文成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提高其素养,更能让传统文学得到重视,使文学之美得以绽放。
关键词:古文;小学语文;方法;创新
前言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当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比例越来越大,证明国家教育部门在提倡古典文化学习,在提升语文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相对晦涩、难懂的古文,成为小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加大创新力度,勇于迎接教学挑战。
一、利用古典情怀,激发古文学习兴趣
古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的年龄越低,教学难度越大。古文,是对古人口语的记录,是以古人的口语为前提形成的书面语。古文具有文言文的意味,小学阶段的古文相比初高中的古文,理解起来并不难。通过古文学习,小学生能够形成基本语感,理解与积累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利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典情怀,让小学生认可古文之美,才能推进古文教学的优化。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较差,在学习白话文时,困难不多。但学起古文来,会出现诸多理解困难与兴趣不足的问题。不同的学习与理解方式中,诵读是对小学生来讲最易实施,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师可以利用古文的诵读,激发小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古文的韵律感,找到古文与白话文的不同。朗朗上口的古文,能够让课堂氛围优化,将现代化的课堂带回到多年前的私塾。
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的听觉。在小学生学习古文之初,给学生播放对应的诵读音频,让他们先听后看,减少基础知识的识别困难,在古文学习氛围中唤醒理解思维。古典情怀的唤起,会让接下来的教学更加简单。像在学习《伯牙古琴》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与这一典故相关的图片、动画,最好是动画视频中有配音、配乐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视觉、听觉集中在此。体会古文的情感与风格,利用这种情感基调开始个性化的诵读或者集体诵读。从听者,变成诵读者。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转变成为主动与知识互动的人。让学生在诵读之时,将自己想象成为私塾中认真学习的学子,在先生的引导下,走进古典环境。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不再抗拒古文,不再提起古文烦心,便解决了学生未来学习中的许多困难。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古文学习体验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古文学习异常重要。一直以来,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同教师所教学生所获得的古文学习体验是一样的,感受是一样的,那便是“古文学习没有意思,太难,学不会”等。不再抵制学生的主动性,用新的方法给学生新的体能,促进学生收获丰富多样的古文学习经验,其学习欲望便会越来越强。与其它形式的文字一样,古文用独特的方式与独特的文笔,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化、时代的更替、思想观念的更新等。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文教学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扩充,使之成为一个话剧剧本。引导小学生们用表演的方式去理解古文内容,传递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话剧表演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表演中,学生沉浸到情境之中,表演欲望得以满足,学习过程更加快乐。在课本剧表演之后,学生能够通过个人表演或者他人表演的欣赏,对古文内容有深入理解。针对这一课内容,学生能够意识到坚持与勤奋的重要性,在个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再轻易放弃。
又如在讲解《自相矛盾》这一课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累成语故事,激发读书热情,积累与故事有关的成语,建立起健康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出发,利用古文的主题,组织一次成语大比拼,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成语大王。本文讲述的是“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义及故事,那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回忆一下,自己还知道哪些成语及故事,从而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也鼓励学生分享好书。学生会讲述出“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成语故事,用创新化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故事开展头脑风暴,想象一下,如果那个楚国人真的试一下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收获快乐,积极参与,课堂才有存在于发展的意义。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古文学习效果
激发兴趣是第一,之后,便要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突出学习效果。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在诵读之后,教师要借助解释、思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课本上的注释理解古代汉语。
所谓解释,就是让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生理解能力未完成形成的时期,做逐字逐句的讲解。当然,也不要求小学生理解古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在解释时,要引导学生粗通文章,了解主旨,对重点字词或者精典之句有正确理解。解释之后,组织学生思辨。抓住古文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进行分析。利用一篇小小的古文,懂得大道理,学习表达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激发小学生古文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习得古文中的语言知识,促进小学生个人古文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才能切实完善学生的古文学习思维。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成为古文的主动学习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参与学习到主动学习,成为语文学科素养更高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高燕.小学语文课堂有关古文诗词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下),2020,(4):82,84.
[2] 陈奕倩.小学古文,怎么教-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J].语文课内外,2020,(1):303.
[3] 徐佳.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古文教学分析[J].求知导刊,2019,(31):22-23.
[4] 韩修荣.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