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研究
作 者:曾 健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教育局,贵州 遵义 5632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学生获取书面信息的重要方式,阅读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与发展,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教学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分析
引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这句话充分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阅读才能够提升个人修养,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爱阅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阅读的时间都被学科作业所替代,久而久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不到发展与提升,但是立足于新课改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水平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完善,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完善,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阅读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情景对于活跃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
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春节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包含大家都了解的春节习俗,如:在春节除夕夜前家家祭灶王,除夕夜吃饺子、春节期间家里贴春联、走亲戚、放鞭炮,小孩在过春节时还可以拿压岁钱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展示有地方特色的春节习俗,如,我们贵州及其它很多地方,除夕(春节)之前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有的地方除夕夜时,家家户户吃完晚饭都会去“行花街”等。通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些生动、新颖的内容,不仅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氛围。当内容播放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那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的春节知识,那么北京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北京的春节又和我们所认知的春节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简单阅读一下课文内容,然后和同桌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自主阅读教学环节之中,学生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可见,阅读情景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二、科学设置疑问,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阅读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难以保持阅读的持久性,为了促进小学生自主阅读,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阅读中思考和分析,教师可以科学的设置疑问,让小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能够促使他们完整的阅读课文内容,同时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威尼斯的小艇有多长?它的构造、外观是什么样的?人们都坐着小艇去干什么?”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自由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和总结,然后还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这种“任务型”阅读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更加自主的阅读,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总结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展示的空间,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组织阅读活动,强化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也是促进小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爱玩、活泼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游戏活动或者阅读学习环节,吸引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我爱朗读”的阅读比赛,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课文内容参与比赛,看看哪位小学生的阅读过程最顺畅、情感最丰富,阅读水平最高的小学生会收到铅笔盒、三角板等小礼物的褒奖。为了在阅读比赛中崭露头角,小学生们都会在课下积极踊跃的进行自主阅读训练,他们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同时对于文本内容的认知也更加透彻,阅读也更加带有情感色彩。比如,有位小学生就选择了朗诵“古诗三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在朗读过程中寄托了丰富的思念情感,同时也展示出了自己对于“牛郎织女”这对苦命鸳鸯的同情之感,小学生在朗诵最后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时情感得到了升华,甚至眼眶中涌现了痛苦忧伤的泪水,说明这位学生将这首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认识理解较为透彻。同时在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会随着倾听这位学生的朗读而呈现出逼真、生动的画面,顿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首诗的朗读之中,可谓情到深处自然浓。这就是一场十分成功的阅读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课文内容,丰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实现了阅读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创设阅读情景,丰富阅读环节,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甜.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有效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7,(12):23-24.
[2] 徐丽芳.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J].教学设计与策略,2015,(09):32-33.
[3] 王雨乐.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索与研究[J].教学研究,2017,2(32):43-44.
[4] 孟红杰.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