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作 者:斗计华 董受全 (海军大连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8)

 摘   要:针对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需求,在分析防空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分析确定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基准与内涵,进而分析确定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定准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提供方法依据。

关键词:防空战;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
习主席强调“强军兴国,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是其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引导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加强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研究。目前与此相关联的研究成果包括军事人才培养论[1]、军事人才联合教育论[2]等。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海上防空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确定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基准与内涵,分析确定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提供方法依据。
一、防空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防空安全面临的威胁空前增大,要更注重前瞻性
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空袭作战具有突然袭击、先发制人、打击精确、远程奔袭、立体打击与电子压制贯穿全程等特征,空袭作战力量分散部署于大量互操作的有人和无人平台,这些平台可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时间发射导弹、飞机等目标,亚音速巡航导弹低空突防、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临近空间高空突防,实施分布式打击,形成了以空中为主体、以网络为中心、以空间为支援、以临近空间为补充的“空天一体、跨域融合、多维联动、体系作战”的空袭体系。针对这些空袭威胁,防空人才培养必须要有前瞻性,紧盯防空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把长期目标与紧迫任务统一起来。防空人才培养既要着眼于现实需要,又要面向防空建设和发展的未来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带动防空建设的科学发展。必须破除有什么武器装备培养什么人的传统观念,树立防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新观念,加强防空人才培养的预见性和长效性,对防空人才培养作出科学预测,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培养防空人才。
(二)防空任务要求复杂多变,要更注重灵活性
随着空袭环境的发展变化,防空任务复杂多变,主要包括最大化拦截敌方空袭目标、尽量降低信息战对防空的影响、实施掩护作战行动、积极对抗非军事威胁、协同防空反导等,强调体系化防空、强调积极防空反导等。为此,防空人才培养要注重灵活性,要因地制宜开展防空人才培养工作,要因人而异灵活实施防空人才培养,要因需制宜培养防空人才。
(三)防空力量构成日趋多元,要更注重系统性
防空力量联网组成防空网,实施防空信息作战与火力抗击一体化,防空力量构成日趋多元,具有构成复杂、专业门类众多、专业分工明细的特点,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专业、类别、层次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防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时间、多方面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谋划和落实过程中,应当用好系统思维,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紧贴实战需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标准,建立完整的防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防空人才培养有序健康发展。
(四)防空武器更新发展加快,要更注重针对性
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网电攻防、声/光/机/电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引领防空体系日趋智能,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防空人才培养必须增强针对性。要以现代军事教育理论为依据,贴近发展实际,加快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防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基准
习主席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发展军事教育,必须有一个管总的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因此,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防空人才,服务防空备战打仗。 
三、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内涵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主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员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员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因此,“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与归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根本定位于时代要求,可实现防空人才培养“成人”与“成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3]的有机融合,是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满足防空需要的必然要求。
(二)紧跟世界发展之变,始终把为战育人作为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鲜明导向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要紧跟世界发展之变,始终把为战育人作为人才培养鲜明导向,坚持防空问题倒逼,强化防空实战导向,突出防空人才培养教战研战中心任务,推动一切教学活动向培养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防空人才聚焦。一是通过跳出封闭式教育传统,紧跟世界之变,树立防空人才培养开放式教育理念;二是通过保持对当今世界战争的敏锐触觉,紧跟战争之变,研深悟透防空形态演进规律和作战制胜机理,教会学员用马克思主义军事指导理论研究和设计防空;三是通过深刻洞悉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发展变化,紧跟科技之变,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在防空领域运用、对现代战争影响,全面提升学员科技认知力、运用力;四是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军队院校和高等教育改革有益做法,紧跟教育之变,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三)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始终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防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属性
防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绝非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则是职业教育。同时,防空高等职业教育也属于职业教育,是培养防空创新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突出培养防空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特征。
四、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关系。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显形式;人要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到自身之中才能形成素质。
(一)防空人才知识结构
防空人才的知识结构是由较好的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知识的动态综合体,其为复合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辅助性知识为两翼,形成三者协调优化、均衡发展、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具体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基础层次的基础性知识、核心层次的专业性知识、辅助层次的辅助性知识。其中基础性知识主要是指防空人才培养必备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方法性知识,这些知识是培养防空人才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防空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4];防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知识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高新技术知识、专业法规知识;辅助性知识主要是为适应防空岗位的可能变化、适应科技进步所必需的学科知识[5]、阅历经验知识、战(演)例知识、军事外交法律知识等。
(二)防空人才能力结构
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对“能力”的理解,是指防空人才“任职资格”或“胜任岗位的能力或本领”。应以一般能力为基础、核心能力为中心、关键能力为依托,形成防空人才能力结构。其中一般能力是指防空岗位必需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科学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营造积极环境能力、领导他人能力;核心能力主要是指防空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工作能力、组训管理能力、战斗指挥能力、协同作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对防空岗位工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其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主要包括作战筹划能力、管理能力、协作管控能力、创新能力、带教能力。
(三)防空人才素质结构
素质是把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属于内核。防空人才素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结构特征,可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通用素质是指学员以后从事防空岗位工作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基础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军事基础素质、身心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是指学员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防空岗位工作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管理素质、专业创新素质、专业信息素质;综合素质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素质在防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主要包括作战谋划决策素质、作战业务素质、作战协调控制素质、作战整体制胜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杰.军事人才培养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9.
[2]胡利民,杨超,李继斯,等.军事人才联合教育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
[3]杨旭光,王海洋.实战化的军校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1-130.
[4]韩卫锋,康永升,孔令娟.实战化的军事改革[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1-25.
[5]艾伦·雷普克.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20.
作者简介
姓名:斗计华。性别:男,出生年:1980,民族为汉族,籍贯:江西萍乡,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