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子阅读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王 蔚
(太原市小店区北营小学校,山西 030031)
大
中
小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交流互动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的功能更加重视。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其对父母和家人的依赖与信任程度更高,家长的行为对此阶段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切实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认知规律,应用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模式,增强家校联合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亲子阅读;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引言
阅读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的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模式是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亲子阅读就是用书籍为媒介,建立亲子共读的桥梁,让家长和学生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加强家长对学生的了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将亲自阅读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共同进行多样化阅读形式、趣味性阅读内容、启发性阅读引导的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段语文亲子阅读现况
(一)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模仿能力与模仿意识强烈,他们的首要模仿对象就是家长。但是,现代家长都在为生活而忙碌,自身并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能带动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亲子阅读的首要任务与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习惯大幅度降低了阅读的存在感,这就让小学生阅读学习出现了阻碍,限制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二)家长对学校阅读教学认识不全面
部分家长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学校要对孩子的学习全权负责,孩子的阅读与学习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缺乏与学习阅读教学的配合心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之注意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要求,对于小学语文的认识就是识字等基础教学之上,忽略了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功能。同时,在之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重视获取信息,但是现代阅读更加重视阅读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全面的认识阅读教育的功能性,建立小学生阅读意识。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质量把握不当
受素质教育的影响,社会各界都关注儿童阅读培养,导致市场上大量涌现儿童读物,种类繁多,质量差异性极大。面对数量繁多的儿童读本,加大了家长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难度,同时,家长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意识,以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选择读本,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不利于发挥阅读的功能以及假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家长的阅读指导方式单一
由于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阅读,因此,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给与小学生阅读以正确的指导。但是,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偏重于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指导,对阅读内容的教育性意义不能准确把握与引导,浪费了阅读内容的教育与启发意义,限制小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并且,家长对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提供科学的解答,不利于小学生的知识认知与阅读思维发展。
二、亲子阅读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家长与教师的阅读教学配合,共同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阅读书籍向家长推荐并共同推进阅读学习进程。阅读内容的选择是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建立阅读的整体概念,没有去体会阅读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小学生阅读主要是因为好奇或者获得乐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阅读内容选择上,要多选择彩色绘本与漫画本,可以与儿童音乐、歌谣或者简单舞蹈相联系,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例如《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科普类《蓝猫淘气3000问》等书籍就十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书籍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水平,选择适合小学阅读的书籍。
(三)应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开展趣味性阅读学习活动
现如今的阅读通常处于静态阅读形式,缺少阅读活动,这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不能充分吸引小学生注意力,降低阅读效果。遵循寓教于乐的阅读教学方式,加强阅读的趣味性内容设计,切实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发展学生阅读兴趣为根本目标,设计趣味性阅读教学手段,开展趣味性阅读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分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设计表演阅读活动
在小学生阅读内容中,互动性阅读内容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改变文章呈现方式,鼓励小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展开阅读活动。在角色扮演阅读中,转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增加阅读活动的动态性内容,促进学生与家长的阅读参与,增强沟通互动能力,加深小学生阅读印象,促进小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侧面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举办家庭故事会
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全家的共同参与,家长可以联系家庭成员和家庭内同龄儿童一起,举办家庭故事会。鼓励小学生独立进行编写一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然后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故事进行鼓励性评价,推动小学生阅读兴趣与意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3.家校联合举办演讲比赛
教师利用班会时间组织演讲比赛,并邀请家长作为观众。演讲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独立在同学、教师与家长面前进行演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可以就学生演讲内容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推动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
结语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相互沟通交流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认知水平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模式,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亲子阅读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93.
[2]亓敏.小学语文低年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策略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95-96.
[3]赵雪梅.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187-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