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策略分析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策略分析

作 者:邓水生 (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一中学,广东 511500)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针对课堂的进行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和课程的推进情况进行的一种自由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所学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提问误区;优化策略
提问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数学家哈尔斯曾提出:“数学的核心在于问题。”针对课堂的进行,教师进行提问活动,这将极大程度上的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可以起到推动课堂进展,挖掘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和推动者。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当下在中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问题模糊,学生不能把握到重点、评价不当、提问不当或者数量不合宜等等问题。
(一)提问缺乏目标,学生理解较差
在中学课堂提问的推进过程中,老师的问题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这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例如很多教师在抛出问题的时候,不能向学生传递针对性的思想,往往是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这导致学生不清楚提问的具体是哪个,陷入混淆状态。如:在“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中,在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后,某老师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请说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2×5,(-2)×(-5),(-2)×5,5×(-2)”,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
师:确定了符号以后,我们再确定什么?
生1:结果。
师:结果由哪两部分组成?
生1(声音变弱):符号和数。
师:数部分叫做什么?
生2:绝对值。
很明显,该教师问题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在《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中,一开始就学习了一个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老师在提问时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是什么?”再问“绝对值是多少?”“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二)所提问题浅显,缺乏针对性
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要能使所提问题真正紧扣知识核心。但是当下很多数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提问方式。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课堂中,为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回答只是一些记忆性知识,并不能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在△ABC和△DEF中,(1)已知∠A=∠D,∠B=∠E,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2)已知AB=DE,AC=DF,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很明显,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有真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才能正确回答,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被激活,课堂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的问题过于刻板,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在判断学生的答案时,判断的依据是标准答案而不考虑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老师如下提问:
师:如何解方程:2x-2=2(x-1)?
生: 老师,我不用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
师: 不能只是看,要按要求写出解题过程才算对。
生:方程两边先除以2,然后……(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答案是对,但你要记住,学习要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课本解题格式进行,不能跳跃……
这位教师所说的两个问题,都是对学生新颖的回答做否定,只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一味强调解题的机械性和步骤的“通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教师的轻易否定而扼杀了。其实,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要假定学生的回答会有多种可能性,就算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应该要耐心倾听并给予肯定性鼓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二、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措施分析
(一)语言清晰,目标准确,引导思维
“学生自己可以讲清楚的事情老师不需要去说,学生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老师不需要去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问是核心,因此教学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清晰简洁,逻辑性强,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学生更好的知道教学方向。例如在对“圆形”的定义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同学们,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呢?”“因为圆形是平滑的”“因为圆形是摩擦力小的”面对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回答,接下来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深入的引出关于圆形的定义及作用的解释。
(二)巧用提问,增进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事先设计和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备课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全面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让学生主动思考,经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可以得到和本课有关的成果。再者,老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整个班学生,而不是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因此,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需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采用阶梯式设计方式:由基础到能力,由综合到提高,对于偏门的问题应该少设置。
(三)引导为主,挖掘潜力
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提问之上的提问,也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发散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端正学生对提问的认识,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理解课堂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平移和旋转问题的认识中,可以通过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学简单的问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那生活中的旋转又有什么特点呢?”“风车的运转是什么呢?”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平移和旋转,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巧用评价,重视提问和评价并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要注重问题评价的使用,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并与老师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同时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教师的提问,很多学生容易回答错误,这时候老师的点评就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教师说“你说错了”“你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样的点评非常容易让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采用“这样的想法欠缺考量”“你的想法也是很独特的”等等鼓励性的评价,效果会好很多的。
课堂效果的提升是每一个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中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属于启发性的学科,要巧妙采用提问的方式,以提问的方式端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利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课堂重点,开阔学生头脑,进而动员学生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持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安国钗- 教学与管理 (2009 年》.
[2] 探讨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_初中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 ( 人教网 )-人教版/部编本-《互联网论文库》
[3] 李艳.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 武文鑫.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5] 洪璐.中美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