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

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

作 者: 江旎娜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500)

 摘   要:体育课程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全面老师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治疗思想。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设计,可以解决因为场地小而局限学生运动的问题。

关键词: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设计策略
近些年,每年入学的小学生人数都在增加,但是小学学校的活动面积有限,人均活动面积则在不断的缩小。因此,在设计体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好场地,保证体育活动课程的质量。小场地“立体循环式”的提出,通过循环分组轮换等活动方式,解决了场地有限的问题。
一、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概述
对于体育活动课程来说,其大多数都是在室外来完成,并且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说,其对场地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对场地大小的需求,还由班级内小学生的数量所决定。对于那些场地面积和类型十分充足的小学学校来说,不管班级内有多少名小学生,都能够满足体育活动课程的需求。但是,部分小学学校的场地有限,这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例如:某小学学校,仅有两幅篮球架,但是一个班级的小学生人数都是数十人,很难满足正常的篮球体育活动,篮球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同一时间往往不只有一个班级在开展体育活动课程。
为了解决场地有限的这一实际问题,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被提出,尝试着按照年级段对活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分配,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设计不同内容的体育活动。并设计了一些可以在小场地上顺利完成的体育活动项目,以此形成立体式、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模式。体育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换、较差进行体育活动项目练习,重复利用小场地,以此在有限的场地上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课程目标。
二、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设计策略
(一)加强对学校活动场地的分析
在开体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活动场地有限的影响,而无法达到提高小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课程前,应该加强对学校活动场地的分析,并根据学校活动场地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的布置活动场地,灵活的利用有限的活动场地,使得活动场地可以立体化、循环化的利用。
(二)合理的规划活动场地
在设计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体育活动课程对场地功能的不同需求,合理的规划活动场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将活动场地划分为几大模块。像游戏区域、跳远区域、短跑区域等,对于不同的区域要有清晰的分割线,并协调好各体育活动课程的开展,避免出现场地使用冲突的问题,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寸活动场地。
(三)轮换的使用活动场地
在组织小学生做完早操后,可以分班级的轮换在学校的场地上体育活动。其他班级则可以设计一些不需要占用活动场地的小规模的体育活动项目,在保证小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锻炼[1]。小规模体育活动项目虽然不占用活动场地,但是也要精心的设计,做到寓教于乐。而对于占用学校场地的班级,更要利用好场地,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像接力跑、接力跳绳等。活动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具有针对性。
(四)将体育教学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但是毕竟体育教学时间有限,再加之活动场地有限,因此仅凭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2]。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与小学生家长共同加强锻炼小学生的身体。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小学生立定跳远前,可以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先分享到家长群中,并将练习的技巧和示范性视频上传到家长群中,同时要求小学生家长在课前带领小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在正式开展体育活动课程时,就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排队联系立定跳远,本小组排队练习时,其他小组的小学生则可以为其设计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充分利用好所有的场地空间。
(五)立体式大课间活动的设计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也可以按照小场地“立体循环式”的体育活动模式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活动场地面积较小,但是班级和小学生人数较多的小学学校更加适合这种模式。在组织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不可以仅将活动场地局限于学校的操场,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师、走廊等所有安全的场地,以此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课间活动空间[3]。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操作上的小学生可以进行广播体操、武术操、蛇形跑等,处于教室内的小学生则可以做室内健美操,处于走廊的小学生则可以进行徒步走活动,而处于校园内其他安全场地的小学生则可以利用体育器材锻炼身体。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大课间活动,同时还可以做到活动的多样化,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的选择,以此解决学校活动场地有限,大课间活动进行困难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很多小学学校的活动场地比较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活动课程开展的质量。小场地“立体循环式”体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则解决了学校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小学学校各个可以安全活动的场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在设计体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场地的分配和布置,同时还应该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以此促使小学生可以积极的在有限的场地上自主的学习和锻炼。
参考文献
[1]后文强.如何进行小场地体育教学[J].田径,2020(03):60-62.
[2]潘炯.如何在小场地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J].亚太教育,2019(11):164.
[3]谢玫瑰.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