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录播教室系统建设意义的深度剖析

录播教室系统建设意义的深度剖析

作 者:吴 杰 (阜阳市第十六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通过对国家关于录播教室系统发展相关政策的分析,以及从录播教室系统历史发展情况、现阶段建设状况、未来可持续发展情况,总结了录播教室发展的意义、方向及深度透视。

关键词:录播教室系统;发展;政策;分析
一、引言
录播教室系统就是通过现代技术设备及手段,将教室内的活动进行全程录制,生成课程资源,然后进行点播、直播、编辑的系统。浏览者不仅可以观看现场视频,也可以随时进行视频录制和播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各种活动视频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录播教室系统是指将在录播教室的活动全程记录的系统,它有自己教育行业的特点,有两大功能:1.形成视频资源;2.视频资源利用。将课程资源价值化这是录播教室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及目的所在。
二、政策分析
(一)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
该方案明确指出,把学校信息化建设摆在首位,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创新尝试,探索教育信息新理念,促进教育信息的深度整合,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开辟新路径。
方案还明确指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启动方式:各级政府要大力推动和支持、舆论宣传、分阶段实施,达到学校的基础设施、课程资源、硬件软件、应用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的应有标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达到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使之信息化,智能化、效益化、标准化。
(二)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准则
该计划表明,录播教室系统的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抓手,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录播教室系统既有打破时空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又有高速传播、呈现手段多样的显著优势。以教育信息化支撑现代教育框架、引领现代教育走向,是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意义无限。
该计划还要求,通过实践,到21世纪第1个“十五年”基本实现的发展目标,即录播教室系统的应用覆盖所有教师、录播教室系统技术覆盖所有学校,建成学习资源大平台,实现所有学科融合到思维的创新,依托录播教育系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的、智能的教学新模式。
(三)以《安徽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为依据
该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数字化校园、媒体室、网络计算机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该标准还规定了录播系统的各种参照系:“编制说明、设置指标表、功能要求、建设要求、配备标准等。
(四)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
该活动宗旨是以应用为引导,以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为目的,以教师课堂操作为手段,创造教育教学新新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打造优质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认识,充分调动录播课堂教学中应用新技术的高效机制。
上好一堂具体教育信息化特征的课,打造一支能够利用教育信息设备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资源体系。
三、历史分析
教育录播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系统。
模拟系统: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分水岭,之前的系统都是模拟系统,直接把模拟的图像和声音,通过物理技术转换成连续的电波信号,然后再处理成图像和声音。这个系统的特点是,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成本比较高,制作效率比较低;保存成本高。
模数混存系统: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传统音视频技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字化音视频技术将所有图像和声音都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息来进行记录和处理,给视听技术及相关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一代系统引入了非线性剪辑编辑方法,增加了编辑的灵活性,降低了编辑的难度。
数字系统: 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随着新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了资源和系统的数字化。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解放了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也可以制作,降低了制作的难度和成本。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采用多流的形势,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和实时性,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在控制系统方面引入了声音跟踪和红外跟踪技术使自动录播成为了可能。
四、现状分析
 
图表常态化录播系统拓扑图
(一)常规化录播应用
学校部署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性价比的常规化录播系统,采用高清摄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拍摄,基于电子云镜技术实现双镜头拍摄四个教学场景。配置专业全向拾音话筒完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声音采集,通过智能图像识别跟踪技术,实现“一键式”全自动跟踪课堂教学录制,高效建设校本教学视频资源。通过课堂的应用,可以智能地实现对课堂真实情况的自动拍摄功能,真正完整地还原教师讲、学生听、提问等方面的教学情景,能高效、高质量地记录师生的互动的过程。
(二)资源管理、应用与分享平台资源
在视频资源平台上,安装各类的教学软件,设置各种能提供web服务的功能,以达到资源管理、应用、分享的功效。通过“云聚合”技术汇聚分散于各个录播教室的碎片化教学视频资源,并进行全自动的颗粒度规范管理。
建立视频管理服务,按等级、主题自动分类整合视频资源,提供视频专辑、视频检索、人气推荐等功能。
建设视频应用服务,提供视频点播、课堂直播、微课堂学习、课程评估等多种应用。提供基于PC、平板、手机等终端的访问服务,基于flash和HTML5技术带来良好的视频播放体验。
(三)录播资源集中管理系统应用
在学校内部署录播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学校所有录播资源的远程监视、设备管理、督导巡课等应用。
五、未来透视
1.未来的录播教室系统更多元
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录播教室系统未来的发展,将会出一个精彩纷呈局面。视端的设备也会多样化,到时候师生的观看更加方便;在录制端,录播教室未来将会按课程表进行全自动的实现批量生成视频资源,录播教室将不只是在教室内,报告厅、会议室、体育场等场所,它将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未来的录播教室系统将更智能
3.未来的录播教室系统信托云技术
另外,随着云技术的完善,云技术一定会用在智能校园的建设上。云技术的存储和传输的巨大优势可以大大解决目前存在多路录制问题,即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2018》.刘雍潜,孙默,张生,李丹.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2]《中国电化教育70年纪念文集》.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部,2018
[4]《安徽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皖教电[2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