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一种温度,与教育同行

一种温度,与教育同行

作 者:车海冬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 265503)

第一次网购图书,就是徐洁老师写的《教师的心灵温度》一书。细细读来,书如其名,让人感觉那么的温暖,似甘露滋润着将要干枯平淡的心灵。封面上隽秀的字体写着:这是一首唱给教育最深情的歌,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对教育深沉的爱、对教育痼疾深切的痛、对教育未来坚定的期待。
用心品读,您会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新奇与感动。它用温情、智慧和热爱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我不自觉地醉于此处。诗一般的文章,虽临萧瑟秋风,又仿佛窗外有缕缕春日的暖阳在心间铺陈着、烂漫着……
一、无痕,似水般的教育
“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学生这只帆,从一只小小纸船渐渐变成乘风破浪的帆,终要远航四海。而教师要做一名在教育田野里的守望者,首先要信仰自己所传播的精神,坚守在麦涛随风而舞的风景中,望着帆星点点渐渐远航。许多坚守在一线教育者的守望,最终都收获了幸福和感动,这样的守望者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仰。
老师的一言,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天长日久潺潺溪流可以把有棱有角的砾石打磨成美丽的鹅卵。老师的一言一行,犹如平静的湖面,湿润温婉,平静宛若一面镜子以身示范。“教育应该开一方源头,引一渠活水,在水的载歌载舞中抚育、抚摩,让每一个学生臻于完美”。
在一本杂志上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在山上寺庙里修行的老法师晚上散步回来,遇见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被老法师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所折服,被他超然的心境和大海般宽阔的胸怀所深深地感动,这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水过无痕,越是无痕的教育越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老师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丝温馨的微笑,一句诚挚的夸赞,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温情的抚摸,一次热情的激励……都可以成为引领学生心灵的帆,在其小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记,甚至影响其今后的人生轨迹。那母亲一样关爱的眼神、那母亲一般的慈爱、那母亲一般的温暖关怀,这些看似平凡的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将伴随学生一生的记忆,甚至将影响学生今后的一生。
人生走廊的这扇窗当哑然关闭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无法意识到在你手中的这个生命他的人生某一点失去的是快乐、是自信、是动力。请老师们善用自己的权力,善于用我们的双手呵护这些稚嫩的花蕊,真正的为这些幼小的生命打开一扇扇美丽的窗户。
二、读书,让教师如沐阳光
老师不仅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更应该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发现问题的启发人、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不断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读书过程中不但可以收获睿智和从容,收获达观和宽厚,更可以激发创造的冲动和灵感。 
阅读改变行走,书籍是思想不倦的翅膀。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充实精神思想、怡情养性的快乐之事。这时的所谓读书,是一种“放眼世界”的境界了。同时能够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课改的节奏。读书不仅对语文学科学习影响深远,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学习都大有益处,因为读书让人学会了静下心来思考。
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处在“象牙塔”中的老师和学生,也在感受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影响,教师顶住社会思潮的各种诱惑,安于读书的环境和氛围不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老师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不管影响老师读书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位老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师者,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读好书的人。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理念。虽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书籍永远是不变的。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颇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学生刻意的揣摩和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在教学实践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生动有趣,才可以克服呆板,挥洒自如,才可以达到流水无痕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超前思维,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教师应该多读好书,通过与教育大师们交流,吸取丰富的营养。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时刻坚持那一种温度,本着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爱,认真地潜心品读世界文学名著和教育名著,不断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同时一个好老师也要潜心研究教材和教参,善于把课外更大范围的优秀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进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赢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无论外界有多么的喧嚣,凡事有多么的纷扰,我愿放弃一切,每夜如徐洁老师一样欣赏这些跳动的文字音符,保持着一种温度,体味着读书的快乐与幸福。
三、课堂,让教师思维绽放
徐洁老师的书中第四辑就是“课堂应有的温度”。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教师善于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才能使课堂真正实现精神和生命的共同成长,也才能克服平庸和平淡。
说起板书这个教师们过去最起码的工具,现在自己不也是因多媒体课件及所教的计算机学科而冷落了黑板、疏远了粉笔!记得初中生的我,因几何老师特有男生磁性般的声音、一笔工整有力的板书,深深的吸引着我,从学习几何就如此迷恋上这个学科,甚至迷恋上模仿老师粉笔字的书写,就是这种吸引力让我在数学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一个老师的板书有多么的重要,它传递一个学科、一位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精湛的板书,是老师日常书写能力的表现,更是其长期教学实践的心血结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它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孩子的一节课是否快乐是否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板书占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请我们把带有粉尘的粉笔挥动起来吧,我们的指间将描绘出一幅看似黑白全然美丽的画卷。
老师要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让学生勇敢地渡过湍急的河流,快乐幸福地抵达广阔无限的海洋。我们要做一名细心的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着真诚的交流,学生才能感到轻松自在;只有建立起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课堂才能始终充满“爱”的氛围,教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交流,共同学习进步的互动过程。
徐洁老师的这本书,假期中读了第一遍,让我无法如往常一样合卷置于书柜。我第二次开卷,再一次慢慢咀嚼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传递着一个教师心灵的温度,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感慨与心动。正如徐洁老师的期盼一样,她真正带给了我一些行动,带给了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心灵温度,让我今后带着这种温度、带着这份照耀心灵的阳光,与教育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