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境体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 者:邱 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新里小学,广西 贺州 5426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考虑学生的意境体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意境元素,有利于其古诗词学习效率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从提高分数、提高理解力与提高学习力等方面入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让意境成为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支撑,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意境;审美
前言
意境的创设,是每一位诗人创作时的目的。小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中,有诸多意象,这些意象的存在,让古诗词具有意境。加强意境体验,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利用全新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精心备课,切实推进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展示历史背景,引入古诗词意境
历史背景,影响着作者的心境,同时影响着古诗词的意境。在加强意境体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历史背景的作用,让学生将古诗词中的信息与其创作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更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信息。历史背景的学习,可以转化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也可以成为课堂中的互动内容。借助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其作诗的风格,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词意境。
像在讲解《夜宿山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大诗人李白,之后利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一讲当时的历史背景。例如“大诗人李白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在此借宿之时,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上前看。凭栏远看,星星闪烁,使得李白诗性大发,从而留下了这样一首纪游写景的古诗”。用语言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走进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在意境中更好地体会作者所用的夸张手法,体会作者眼中的楼宇高耸和作者对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用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相互,想象中画面的瑰丽,使之身临其境,更准确地理解古诗内容。
二、品读意象文字,营造古诗词意境
文字的品读,是意境体验的一个途径。在创作时,每一位诗人都十分认真地对待文字选择这项基本工作。因此,在理解、学习与欣赏古诗词的时候,也要格外关注文字的理解。仔细推敲出的文字的意味深长,从文字入手感受语言之美,作者文字使用能力的强大,是促进当代小学生喜爱古诗词,获得意境体验的有效方式。
像在讲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释题开始,引导学生品读意象文字。像题目中的“四时”、“兴”都是十分有意思的,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以这一问题互动,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猜测古诗的内容。接下来,诗句分析过程中,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古诗词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做图画与诗句匹配的活动。让学生看着图画去寻找对应的文字,先进入意境,再借助意境去理解诗句中的文字。像“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乡村生活繁忙的场景,其中的“才”字与“又”字,更是彰显了乡村生活的忙碌。教师借助图画涉及到意境,促进学生在意志中品读文字,在年龄相对较小的阶段,知道“才”与“又”字的连续性,对忙碌的氛围起到加重作用。
比如在讲解《游子吟》时,诗人孟郊在老年时期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写出了歌颂母爱的诗歌。古诗中的“密密”、“恐”字,都是对母亲动作与人心的细腻描写,描绘着“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的画面。同时,古诗中的“线”与“衣”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两个物品,这两个物品与“慈母”、“游子”联系在一起,让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感得以突显。通过文字的品读,使古诗画面感更加,意境更加浓烈。
三、关注古诗情感,感受古诗词意境
情感,是古诗词传递的信息之一,也是作者创作冲动的来源。用古诗词传递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简短文字中蕴含的丰厚情感,是走进古诗词意境的重要方式。在字数的限制下,绝大多数古诗词的一字一词中,都有丰富的指导。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指引,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品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真正情感。
像《江南汉乐府》这一首古诗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古诗一共只有七行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绝佳之地,后五行则是在描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情感,需要教师结合古诗的情感氛围去组织教学,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情感互通。根据整首古诗生动活泼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表达,让低年级小学生走进具体的意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江南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的场景,让学生体会鱼儿与人们同乐的愉悦氛围。从而在形象的意境氛围中,感受到作者传递的闲情逸致,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意境体验,成为热爱生活之人,积极发现生活之美。
譬如在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诗人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古诗所营造的阔大深远意境。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对友人的祝福都融入到景色之种,用语言去绘制了江畔送别友人的图画。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将这样的画面表演出来。鼓励当代小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个人对古诗词的理解,创造课本剧。还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制作表演工具。在表演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友情之可贵,送别是心痛。
结语
综上所述,与其它内容相比,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不如白话文易懂。在学科素养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古诗词的熏陶。借助意境体验,让小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好。在长期审美体验与意境体验的支持下,解决学习困难,提高个人语文学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惠芬.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交融法实施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8):320,309.
[2]高错悦.从意境到意象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考试周刊,2019,(89):24,26.
[3]尹方明.简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美[J].读写算,2019,(6):187.
[4]金蓉.小学古诗词意境重构与审美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9,(6):34-3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