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化繁为简,长文短教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

化繁为简,长文短教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

作 者:鸦 彬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江苏 镇江 212400)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快速更新,学科教学的简便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利用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拖沓的教学步骤。从阅读文章的重点与本质入手,是改变课堂教学节奏与优化教学效果的选择。倡导化繁为简,讲究长文短教,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构建。

关键词:长文短教;小学语文;主旨;阅读;课堂
前言
所谓长文,就是篇幅较长且内容较多的阅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些长文所需的课时相对较多,其中也包含更多的基础知识与情感内涵。而短教,则是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不以缩短时间为目的,提倡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关键的内容上。将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一、长文短教,关注重点与本质
每一篇文章,无论篇幅长短,都有其思想本质与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长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文章的重点与本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抓准出发点,教学内容会更加科学,教学逻辑会更加轻松。在设计教学之前,反复通读文章,将个人与文章结合在一起。先获取长文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再思考如何授课,是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准则。教师要作为阅读第一人,先理清文章的信息与表达的思想,概括文章的大意,提取宗旨与具体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全局,找到需要突出的情感本质与教学重点。
像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与和为贵的道理。抓住这样的思想本质之后,教师便可明确情感态度教学目标。在长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分析蔺相如与廉颇的行为,分析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是否可以像其中一位一样做出以国家、以大局为重的选择。从重点内容出发,其中完璧归赵的故事是重中之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逻辑,找到蔺相如所用的计策,像金蝉脱壳、瞒天过海、明修栈道等。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长文所传递的思想本质与重点内容上,只要小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两项内容,长文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要过份追求一字一句地讲解与一丝不差的理解。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追求教学严谨,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减小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长文短教,利用问题引导思维
设计课堂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长文学习的手段。在小学语文长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关注教学问题的设计。巧妙设计问题,简化学生的长文学习流程,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
首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长文的篇幅长,阅读困难大。但大多数困难,都来源于小学生的抗拒心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出发,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问题。一个有效的问题,比教师生动的讲解与深入的剖析更有教学价值。很多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总是对长文中的内容表示迷茫,不知道哪一部分为重点,哪一态度为关键。除了直接告诉学生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关注重点段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像在讲解《竹节人》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的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去的乐趣。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竹节人指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发现文章中的游戏。再提出“竹节人怎么制作?如何与别人玩竹节人?”的问题,促进学生关注本课难点,关注细节信息。用问题的设计代替传统的讲解,能够化繁为简,促进教学流程的轻简与学习过程的轻松化。
其次,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更要明确每一个问题存在的价值。切实关注全篇内容,也关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需求。问题的设计是对教师的考验,只有设计得当,才能使其在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从提问次序上来讲,提出的问题应当由易到难,像《竹节人》一文的问题,从“什么是竹节人?”这样概念性的问题,过渡到“竹节人怎么制作?怎么玩?”这样细节性的问题,便是从易到难。学生所要寻找的信息,也从少到多。从问题设计的深度讲,要从内容到精神。学生先阅读文字,从中体会到作者要传递的最基本的信息。再通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描述?”这一类型的问题,思考作者的行为目的,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长文短教,利用顺序理解逻辑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长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写人的,有叙事的,还有写活动的。这些不同写作对象的文章,其写作顺序也不大相同。有按时间顺序的,有按方位顺序的,有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在长文短教的课堂中,教师要关注文章的写作顺序,利用顺序的梳理,促进学生找到文字间的思维逻辑。
像在讲解《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教师要关注文章所描述的场景,利用写场景的问题,促进学生接触文章的第一个细节。这是一篇明显以时间顺序为主的文章,先从开国大典的入场开始,后到“大会”、“阅兵”、“游行”。开国大典是一个大的仪式,其中又包括这四个小的仪式。文章篇幅虽长,但所描述的顺序十分清楚,各个场景有先有后。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先找到文章的写作顺序。利用时间这一写作线索,找到一条线上的多条信息,以时间为顺序,将其排列好。这样的学习引导下,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清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开国大典的整体流程与具体顺序,快速实现信息提取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提倡长文短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炼重点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借助重点内容与科学的问题,深入文章,健全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语文学科本质的突出与魅力的散发。积极学习长文短教的教学理念与化繁为简的方法,让长文教学更加轻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虎.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20,(4):17-18.
[2] 黄天云.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9,(11):47-48.
[3] 王丹婷.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10):73-75.
[4]杨彩虹.例谈长文短教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9,(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