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实验教学探究
作 者:黄美浩
(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福建 泉州 3625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核心素养出发的学科教学,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突出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借助实验教学,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深度发展,培养当代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深度;探究;思维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高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利用化学实验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突破应试教育体制的重要实践。积极开拓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内容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完成实验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个性化的观察,发现实验中的关键信息。以有效的观察和思考,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人化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对于科学学科来讲,观察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行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的本质与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观察习惯,掌握观察技巧,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察,需要处处留心。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要明确个人观察的目的,具有观察的兴趣。实验内容不同,观察的目的便也不同。在不同的观察条件下,即便是同一实验,观察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距。
像在讲解“铵盐的性质”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铵的化学性质,铵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在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通过思考,获得“NH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的实验结论。除了基本的实验现场观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作出不同阶段的顺序化观察。每一次化学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仔细观察。像铵盐的性质这一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实验,会用到药匙、试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研钵等仪器及器材。会用到氯化铵、氢氧化钙、蒸馏水、石蕊试纸等试剂与药品。对这些化学实验素材进行观察,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合理规划实验顺序、操作步骤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对象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观察实验操作步骤。在化学实验反应后,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效记录。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观察逻辑,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丰富的化学学习经验。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能够让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突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根据课本要求以及高考重点,按部就班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在化学学习中发挥个人创造思维,展示个人创造性想法。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的今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融入更多创新因素,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视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创设课堂情景,引导学生去探究。将传统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为实践实验,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化学课堂中积极动手,通过亲自操作获得更真实的化学学习体验,能够通过实验体验产生成就感。
像在做“胃舒平中主要成分的检验”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巩固个人滴加、过滤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成品药剂中组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初步掌握胃舒平药片中化学成分定性检验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理解。在课堂中,实验检测胃舒平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为氢氧化铝的检验和淀粉的检验。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像“胃药是家庭生活的常备药,像胃舒平这样的药剂中会有什么样的成分呢?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如何实现它的功效?”这样的问题直指实验对象与实验内容。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课堂中有更多的创新元素,才能使实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动力。
又如在针对“塑料制品的修补与黏结”这一实验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不同塑料制品的不同破损状况。让学生动用脑筋,在实验之前,先思考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将这些塑料制品修补起来与黏结起来。促进学生在实验学习之前,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激活思维,获得想法,而后利用实验实践活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实验操作具有更强大的驱动力。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实践态度
核心素养中,应当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这样关键的内容。学生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探索中的表现,都是其科学态度的外在形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态度元素。严谨对待科学探索,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探索到化学现象的本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起来,在形成探索精神的同时,将实事求是作为个人科学探索的基本条件,才能让化学实验有突破可能。
一部分高中学生缺少实验学习的兴趣,更寄希望于教师的独自演示与集体观察。他们无法体会到实验验证的重要性和实验探究的乐趣。针对当前的基本学情,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投入更多的艺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各类实验活动的参与中,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严谨对待实验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药品用量等。在做“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药剂用量准确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实验,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时,让学生关注药品用量。利用比赛形式开展配置实验比赛,提高其实验学习兴趣,培养其实事求是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全新的科学意识。只有在实验中不断探究、观察、训练与学习,才能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季生.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62-63.
[2]范晓辉.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28):124-125,128.
[3]李志敏.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反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20,(21):13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