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渗透创新教育
作 者:许文峰1 徐志刚2
(1.德化第三中学,福建 泉州 362500 2.德化第一中学,福建 泉州 362500)
大
中
小
摘 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符合高中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与符合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探究;实践;生活
前言
课堂教学,意在引导学生积累学科知识,提高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科思考能力。在渗透创新教育的高中物理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与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方式。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形成创新意识。
一、利用探究活动,渗透创新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是开拓学生物理学习思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所参加的学习活动性质密切相关。渗透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物理学习任务时体会到创新的力量,收获创新的快感。从高中物理具体教学内容出发,整合探究活动设计规则。用探究任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还能给学生提供挑战,促进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加强物理知识的应用。
像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选择零势能参考平面。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理解弹性势能的存在和合理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题目的步骤和基本方法,体会其便捷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题目,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现在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下落到B点时速度Vb为?距离地面高度hb为?当下落到C点时速度Vc为?距离地面的高度hc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试分析小球的能量变化关系?”这样的题目,具有较多小问题,又具有探究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共享解题思路与研究方式,有利于物理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术讨论氛围的浓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二、利用实践活动,渗透创新教育
高中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思想与心理,在初高中学习中,学生在积累学科知识,探究以学科为平台的相关现象。大多数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所对应的实际活动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课外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获得恍然大悟的体验,有利于物理知识难度的下降,也能促进创新教育的落实。
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及各种题型解题方法的传达,使物理教学具有局限性。将实践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死板知识的形象传达,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像在讲解“电能的输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等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电能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处处用电。但电能就像是空气一样,有巨大使用价值,却看不见,摸不透。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所在区域的变电站或者供电局,邀请一位供电局的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一下电力输送,让学生看到真真切切的输送电力设备,了解生活与生产用电来自哪里,如何输送。这样的实践活动,会将传统的教学变得真实可感,让物理学习内容具有生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发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之处,促进创新应用理念的产生。
三、利用课堂互动,渗透创新教育
互动与沟通,是促进思维活化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的设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交流起来,讨论起来,促进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分解者,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认知。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个人优势,感受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创新教学过程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契机,才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像在讲解“分子的热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布朗运动是学习重点,学生要了解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影响因素,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积极互动。像将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起方向对口相接触,都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在这一实验观察中,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物理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说出个性化的想法,无论对错,在实验中加以验证。使课堂互动,成学创新想法的产出地,成为下一步学习问题的发源地。
四、利用生活资源,渗透创新教育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教育力度的过程中,生活资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活资源的引入,会让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让物理知识更接地气。也能促进学生将生活和物理学习结合在一起,学会从物理的角度出发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之美。
像在讲解“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诸多生活现象,作为物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将东北常见的雪橇图片用于课堂中,让学生了解这一东北地区寒冬经常会使用的交通工具,分析其在雪地里作为交通工具的原因,发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由生活现象,引入相关题目,像“一个钢制滑板雪橇,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让学生在生活场景的帮助下,融入学习内容,解决物理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加强创新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丰富课堂活动,给学生更为有意思的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改革后,做好教学策略的开发与调整工作。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符,提高学习积极性,做好新思想与新方法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孙飞.高中物理创新教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75.
[2]徐龙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20,(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