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 者:刘 锂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6140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形势下,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大学生灵活的使用现有的知识去发现或者是创造一种新的方法和能力。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就是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可以对原有的事物进行重组,然后再产生新的东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程序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提出新的算法。计算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展现了较强的优势性。计算机和数学类的科目相比较,并不是纯粹逻辑思维方式。需要根据创造性的思维形成,发展特有的思维形式,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大学计算机教学特征
第一,更新换代快的特征。从一定的程度上看,计算机教学科目不尽相同,教学的内容需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性,不断的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按照教材进行教学,需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第二,操作性强的特征。计算机专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例如:教学“五笔”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字根的背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每一句字根所代表的字母键,然后,进行拆字找偏旁,这样才能完成五笔打字法的教学[1]。第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特征。计算机普及之后,其应用范围达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例如:网络上买飞机票、火车票等全部都需要展现计算机的功能性。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形成旺盛的创造欲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需要根据问题,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大学生在C语言数组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全班的学生为例,然后每一个同学都好比一个数组元素,数组元素的下标好比学生的学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2]。
(二)引导解疑,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计算机教师需要加强引导,重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计算机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果,而是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和自我想象的空间。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是疑惑的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将以往的知识和现有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架起一座桥梁。让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讲出自己思考或者是分析问题的思路。例如:
设5个数(N=5):8 7 4 5 3 比较次数(j)
第 i=1趟结果: 7 4 5 3 8 4
第 i=2 趟结果: 4 5 3 7 8 3
第 i=3 趟结果: 4 3 5 7 8 2
第 i=4 趟结果: 3 4 5 7 8 1
C语言冒泡排序算法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以前五个数字为例,实施对应的冒泡排序分析[3]。然后,让学生发现规律,再做出每一行排序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串的方式,问大学生,5个数共需几行排序?那么,趟数i与比较次数j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问题当中,学生就可以发现5个数共需4趟排序,趟数i与比较次数j的和是参与排序数的个数5。
第二,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思维的发散和训练 。对于新的方法可以积极的进行同步,发现性的方法,延伸学生的创新性,展现不一样的灵活性。例如:编程打印图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关于C语言当中的循环语句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双循环的方式,实现有效的编程。通过类似这样的思维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组处理能力,让学生在成就感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打实基础,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何种思维的发散,都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只有大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从低级的感官思维上升到高级的理性思维,再从理性的思维发散到创新性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学习编程知识的时候,需要先学习一些语法、数据类型、各种语句的功能等主要内容。只有先模仿别人,才能够自己动手编写。当然,在编写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四)加强实验,培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针对于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第一,需要让大学生解读他人的程序,修改并增加对应的程序功能。第二,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试属于自己的编写程序,展现不一样的功能性。第三,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根据差异性进行构建。也可以根据小组性,相互探究,相互实践。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教师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联想式思维方式的培养。灵活多变,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参考文献
[1] 张赤军,杨东林. 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计算机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李海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3] 杨春玉.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内江科技. 20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