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SQ135活力课堂”下 农村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审题模式
作 者: 曾 园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中心学校 530104)
大
中
小
摘 要:审题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逐字逐句地读题干,认真地阅读题中所给的信息,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审清干扰因素,切忌想当然,定势思维,更加不能人为地假想条件。“成也审题,败也审题”。 关键词: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审明;审清;斟酌;读;画;找;建
笔者从事多年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每次进行物理科目考试中计算题分数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而学生感到最难做的就是计算题了。特别是每次中考结束后,听到一些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反映:“在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由于在审题过程中出现一丝的差错而丢分,在替他们惋惜的同时,笔者认为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正确,条理清楚,思路清晰,所向 披靡;审题失误,误解题意,南辕北辙,满盘皆输。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准确性高、逻辑性较强的数学语言写出演算过程,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也审题,败也审题。”所以说审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
所有科目考试的解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物理计算题也不例外,万事起头难,审题时要求学生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好的开始。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认为所考题目太过容易而出现草率或受思维定势影响而不能正常审题的现象,如题目没读完,题意还没弄懂就套用公式进行运算,对题目中的关键语、词、句视而不见,凭空想象加上与问题不相符的条件等,导致审题不清,解题不顺畅或者错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注意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在考试做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
对于师资和水平不足的农村初中学校说,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在计算题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学生学会审明计算题中关键性词语
计算题中关键性词语,有可能是题目中带有限制性的词语,也可能是涉及物理过程变化的描述、对物理过程的界定或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个规定。在审题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字、句应特别注意,做出必要的标记,并认真思考斟酌。
二、教会学生审清计算题中隐含条件
物理计算中的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拟定的。问题设定的条件一部分可以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的条件隐藏在题中的现象、模型、状态、过程和图象中,我们常把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称为隐含条件,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隐含条件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审清题中隐含的条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知道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如“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光滑”的含义是不计摩擦,物体所受摩力为零。二、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所隐含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还有“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所隐含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三、扩大知识面,记住一些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两个电灯并联接到照明电路上……”暗示两灯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四、熟练掌握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掌握好了就能找出其中隐含的条件。如“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由串联规律可知流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相等。五、注意寻找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如“用同一个瓶子先装水再装煤油……”所隐含的条件是水和煤油的体积相同。以上这些例子是建在一些熟知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对情景描述的审理,深入推敲,把题目字里行间或示意图中含而不露的条件挖掘出来,使隐含条件朝着明朗实用的方向转化,从而使隐含条件浮出水面,再应用熟知的概念、规律或方法,迁移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教会学生审明物理过程,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
物理计算题解题中的审题就是通过阅读题文和题图,通过思维想象物理图景,弄清题意和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从而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活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画出草图,把物理问题用情景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养成画好示意图的良好习惯,同时借助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审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情景和过程的想象力,为正确地解题敲开大门。
四、教会学生审清干扰因素、学会克服思维定势
在题目给出的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无用的,这些无关无用的条件通常就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认真审题,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就能顺利地解出题目。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从这几点指导学生认真准确的审题,在复习中考的过程中更应如此。我们要求学生运用读、画、找、建的方法,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才能保证解题的成功率。
解答物理计算的第一步就是读题,只有认真仔细的阅读题目才能发现问题。 读:将题目从头至尾认真地阅读一至三遍,比较费解的甚至要读多遍,读题时一定要全面、细心。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对题目中关键词语多加留意,仔细斟酌,搞清含义,对关键的字、词、句、条件可以画出标记。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后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然后就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不良习惯,造成解题时无从下手 ,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更加强对学生的读题能力的培养,几乎每道题都让学生阅读几遍,对一些典型题型更要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阅读,然后让学生讲述题目的物理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题目给出的条件以及题目存在的陷阱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通过交流的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时存在的错误和偏差。
画 :就是把计算题中出现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画出一些必要的草图。通过画图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抽象化为直观,是解题的突破口。再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使物理过程更为明朗。
找 :在画好图形的基础上,寻找各个物理量,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显现的和隐含的;标注在图上。再找出题目的关键词、物理变化的条件和过程,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和物理现象。它能解决学生漏看、错看等问题,为正确解题奠定基础。
建 :做到以上几点后,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物理知识,边思索、边联想,准确地构建解题方法,快速列出物理方程进行求解。物理计算题是按照解答过程给分的,需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解题步骤,而不少学生答题时不够规范,导致无谓失分,因此对于学生规范性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
审题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逐字逐句地读题干,认真地阅读题中所给的信息,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审清干扰因素,切忌想当然,定势思维,更加不能人为地假想条件。“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培养学生学会审题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更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