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素养教育是普通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因而,本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素养课现状作了文献分析,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音乐素养 普通高校 素质教育
一、音乐素养简介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必须配套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
二、普通高校开始音乐素养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全社会艺术素养
音乐作为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还是整个社会全民艺术气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的人才培养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涵养,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所以音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是人们提升艺术气质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情操
音乐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具体的艺术培养机会,而且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标准,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他们德智美的发展。其中,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尤其,革命歌曲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高校开设音乐课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公共音乐课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适当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等专项选修课,在专项选修课中学习的学生成立大学生艺术团。丰富多彩的艺术团队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一个平台,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五)高校开设音乐课程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体现出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也体现出了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相互渗透的演变结果。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到系统深入的音乐知识,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进而很好的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促进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
(六)高校开设音乐课程对我国与国际音乐的交流有实践意义
在大学接受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而且可以学习到国外优秀的音乐,这对我国人才的音乐素养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我国音乐和国际音乐的交流提供了必须的条件和基础,为促进中西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素养课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从 1990 年开始重视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但是最初的时候也仅仅只是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综合素质教育。发展到 1997 年,我国普通高校才为了适应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需求,开始加强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力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然而通过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发现,当前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普遍存在学生音乐素养低、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鉴赏类公共课为主)、校园音乐学习气氛不浓、普通高校音乐教师人才匮乏、忽视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材不规范(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材专业性非常强)等诸多问题。音乐素养教育改革的进度非常缓慢。
四、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素养课的几点思考
(一)普通高校自身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1、高校应认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将音乐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部署。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公共音乐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断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素养课的兴趣,使其自发培养自身音乐素养。此外,普通高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施设设备的投入以及场馆的建设。还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音乐课程。课程的设置应遵循音乐学科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2、我国普通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努力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加强与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学习,重塑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3、普通高校应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受教育水平进行调研,选择或编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指导的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系列教材。
(二)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素养课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建设
1、普通高校在实施音乐素养教育时,教师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2、教师要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的特点,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法,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还要增多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适当增加实践活动时间。
3、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雯.关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
[2]滕青.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6 年(3):28-30.
[3]陈曦.高校音乐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试论如何让音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扎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3期
[4]唐敏.大学生素质调查——论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