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作 者:次仁曲珍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完全小学 860600)
大
中
小
摘 要: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赖于朗读能力的提升。但现实却是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远远达不到培养朗读能力的需求。例如,内容单板的朗读教学很容易消耗学生的朗读兴趣。虽然教学内容的改变很难在朝夕间完成,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可以在短时间里进行改变的。因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本领引导学生的提高朗读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教学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的四项基本能力。朗读自然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所以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举多得的教学内容很值得教师去总结出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一点拙见,抛砖引玉,希望教育同行不吝赐教。
一、当前朗读教学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对朗读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目前显而易见的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对朗读能力的培养缺乏长远考虑,不仅朗读素材不够优选,而且利用现有素材的训练也不够专业。很多教师仅仅是把朗读作为简单的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朗读的毫无感情,教师也几乎不加以提醒。原因在于应试仍是教育的首要目的的大环境下很少有教师会“舍本逐末”的把朗读能力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教师缺乏针对朗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良方,学生也厌倦了枯燥且尴尬的朗读环节。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朗读教育缺乏创新性
在小学教育的体系中并没有对朗读教学有所提及,所以教师对小学朗读教育本就不重视,很多教师更是对朗读不了解,因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更是凤毛麟角。要求没有朗读知识储备的教师去进行朗读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一定是“赶鸭子上架”,成体系的朗读知识自身虽然没有创新的可能,但是它可以作为创新的基石。历史证明,新的发明创造背后往往是源自多方面的知识整合的创造。所以教师有足够丰富的朗读知识结构后很容易进行知识迁移、联想和创新,从而诞生出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 学生普遍对于朗读没有兴趣
相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班级里会朗读的学生就是很会,很喜欢朗读而且读的很好、好,但是不会的学生基本上始终不会有什么改变,一直抵触朗读。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有个人喜恶、家庭教育的原因,但这不能成为教师没有引导好教学中朗读氛围的搪塞。年幼的学生很需要引导着学习,所以制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很重要,但是在很多小学教师的课堂上虽然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但实际上教学培养模式单一缺乏趣味,再加上很多教师是带有惩罚性的朗读提问,渐渐的朗读在学生心里就形成了呆板的坏学生专属环节,自然不会喜欢朗读。
二、于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的职责
俗语还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我看来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关键,所以学生朗读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取决于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年幼模仿学习能力,可接受能力都很强,而且学科学习的效率高低和学生对这课老师的喜恶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针对这样的学生特性教师一定要自己多学习相关的朗读知识,在应用知识于教学实践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利用朗读知识在音量、音色、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向学生展示朗读的要领,最大效率的向学生传达朗读的核心技巧。尽量教师亲身示范指导,不要觉得徒增工作量,学生是很在意教师的言行,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朗读的魅力,学生一定会对朗读大大改观,甚至有可能让学生从此多了一个朗读的爱好。这样不仅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己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快乐中接受朗读带来的滋养。
(二) 杜绝“上梁不正下梁歪”,学校的职责
在学校的教学系统中学校的管理层是“上梁”,相对来说一线教师便是“下梁”,所以学校的重视是教师进行朗读培养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学校重视教师的重视才会显得名正言顺,才会有更行之有效培养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出来。有了学校的支持教师就可以把朗读培训开展到校级的活动上,例如,“校级朗读者大赛”、“小小朗读家”、“我是朗诵人”等等,让学生可以与全校的朗读佼佼者进行交流学习,这样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或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活动,客观上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和教师进行进一步朗读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学校的支持可以为小学生的朗读教学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学生的接受
教学的“本”是学生,教学的“终”是学生成才。所以再好的教学想法,再天花乱坠的教学策略,如果对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优秀少年便是一纸空谈。所以朗读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才华,丰富的学生情感,最后是要塑造出一个有情怀的社会主义好少年。在教师引导朗读学习之外,学生要给自己充足的朗读时间,明确自己的朗读目的。四十分钟一节的课堂时间每分每秒都被教师千方百计的利用了,所以学生要想把朗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就要开发利用课下时间,最好是把朗读作为自己的一个课余爱好来做。课下的朗读素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关于朗读的目的,教师也要告知学生,给学生设定一个可以到达朗读目标,避免学生朗读的随意性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加深学生的文章记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重视朗读的作用,不要把朗读能力的培养当作一朝一夕的事情,把它当作长久的事情来做。虽然当前小学阶段的朗读教育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教育从事者们解决,但是我相信,有朝一日小学生的朗读本领一定会增强。
参考文献
[1]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2]周宽群.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7(1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