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发展
作 者:阮清华
(福建省南靖县第四中学 363601)
大
中
小
摘 要:席慕蓉说“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人的一生往往就只是一刹那般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切莫虚度年华。而只有了解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人。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讲述世界万物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倡导生命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思想不应该单纯地停留在讲授知识上,更多的是培育学生健康生命观。下文笔者就从高中生物教材角度解析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生物教材;课堂教学
引言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她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这是从人文性角度解析生命的价值。所谓人文性就是指人文关怀。高中生物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科的人文性,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审视生命与生活,感知生命与尊严,明确生命与关怀,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那么,如何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呢?笔者认为教材乃一切教学活动的资源,是承载教育观的实质性载体,生命教育也离不开教材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精心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命素材,渗透生命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健康生命观。
一、从走近细胞细胞凋亡,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生命的存在与规律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从第一章的“走近细胞”开始,到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结束,都是在讲述生命的形成、发展历程,几乎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生命”这一概念展开的。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微观学角度看细胞,走进生命形成之初。从微小的生命细胞讲起,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形成过程中的漫长且艰辛之路。
例如教学“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节知识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细胞衰老的现象、原因;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实例、意义;对比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细胞也是有生命的,细胞也是会死亡的。同时教学完后我们还可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上网查询中国人口现状,关注人口老年化相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自主描述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掌握细胞衰老和凋亡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推理识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利用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衰老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延缓衰老,也应该关注生活中的老年人,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从遗传、变异到生物体进化和适应性,物种起源娓娓道来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是生物课程逻辑的起点,认识生命世界是生物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将生命教育融合于教学之中。不断为学生创造课堂条件,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教学“人类遗传病”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以同样可以展开一个辩论赛活动。“假如在你的家庭中有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的孩子,你会如何看待他?”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遗传病,同时也结合教学内容理解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分析规避遗传病的各种措施,如果家族中真的有人患有遗传病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规避,应该以消极、积极哪种态度看待身边的遗传患者。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学会感同身受地理解身边有疾病缺陷的人,也学会与他人平等共处。从学生内心深处唤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形式。
三、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热爱大自然要先培养系统长远的眼光
高中三年,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一年级课程内容都涉及了生命教育相关知识,从最基础的细胞发展到人类,最后上升到大自然,讲述的生命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例如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的编排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的,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更容易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生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物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力量,从生态系统到生物圈,从渺小地生物个体到整个生物圈,从单个物种到偌大的群体,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再比如教学“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章节内容,我们可以引入人类高速发展对生态带来的破坏的相关案例,譬如酸雨、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等自然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不节制的生活活动就是在透支大自然,又最终只会导致生态环境更恶劣,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通过生活实例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唤醒的就不止是学生的对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意识,更多的是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培养其学生博大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
结束语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说:“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因此,作为新时代生物教学者,我们应该挖掘教材资源,用活教材资源,将生命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生物教材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生命观的良好载体,为实现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奠定基础,让学生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丽家园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宝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生物学教学,2009,34(4):9-11.
[2]卫红云.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生物学教学,2004,29(12):52-53.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