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浅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 者:陈 颖 (贵州省赫章县民族中学 553200)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达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和实现我们的教学质量,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讨论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莲》,将陶渊明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迅即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露出沉浸在审美享受中的笑容,对画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比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大家对陶渊明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伴着悠扬的古乐尽兴朗读,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接着,我用“激将法”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不过是小菜一碟,抛出“互动列车”的教学模式。(课堂犹如列车,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小站,在驶向知识殿堂的行程中,师生、生生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充分展示语文魅力及个人才华,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新鲜→享受→兴趣→好胜→接受挑战→尝试、探究→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心理历程,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的深层主旨,教学效果良好。
二、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首先,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扮演着基础并重要的角色,其对学生审美能力、人格塑造、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重要性更加突出。同时,初中语文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语文教育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道德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综合性的作用。其次,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初中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做好语文课堂当中的指导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方向上的错误或者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再次,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是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教师只有与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轻松的心理环境,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放开进行探究学习,不会受到老师的限制,同时也给了老师一个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机会,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
三、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进入课堂,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赏析《安塞腰鼓》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具有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鼓声、充满豪放和阳刚之美的舞蹈。再让学生赏析著名青年舞蹈演员黄豆豆表演的《醉鼓》,听课文伴乐朗诵。学生通过直观的看、听既感受了视频的气吞山河、生命沸腾的力量,也感悟了文章的气势恢弘、雄浑有力,更体会到陕北人的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学生这种通过直观获得的感悟比老师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空洞讲授的获得的要有力的多。
四、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训练.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尤其是优秀诗歌名联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反复吟诵,用心体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背诵是化别人的语气为自己的血肉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比如,经常性地举行课堂上进行片段拓展写作训练: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确定一些论点让学生发表看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是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语文教育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