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
作 者:罗 琴 罗 江 丁多祥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611230)
大
中
小
课题名称: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 课题编号:CJSD15-023 摘 要:高校教师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的重任,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具理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也深受影响,使得高校师德建设不容乐观。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身为高校中的后起之秀,师德建设至关重要。为此,在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就应该以师德建设为主要任务,积极探寻有效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因此,本文就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
师德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时代下,构建师德建设制度对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以及新课标要求,民办高校就要积极的采取各种手段培养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成为一名有责任、有学识、有担当的优秀人民教师,进而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民办高校在师德建设当中都给予了充足的重视程度,也有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仍然不足以满足民办高校的发展需求。为此,民办高校还需进一步落实师德建设,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一、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力度不足
目前国内的民办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工作时,仅仅喊出了相应的口号,并没有将实际工作落实到实处,也没有对民办高校教师进行系统的师德培训,以至于很多教师都出现一些错误的观念。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民办高校在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时受到很多限制,且执行的力度也大大减弱,导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都无法得到提升,无法担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二)内外因素影响师德建设
民办高校在师德建设当中会因为一些内外因素导致师德建设工作受阻。首先,外在因素。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中特殊的一类,它不似公办高等院校有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民办高校基本是依托于集团而开办的,大多是以学养血,所以,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匮乏、师资紧缺等情况。因此,民办高校经常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师德建设停滞不前。其次,内在因素。民办高校在招生时批次较靠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实行注册入学制,生源的质量大不如前,教师在教学时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从这方面来看,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兴趣,使得民办高校教师逐渐失去工作热情。
(三)重“教书”,轻“育人”
民办高校在教师的考核方面做的并不好,其更为看重的是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成果等,在师德方面的考核重要性较不重要。民办高校当中,对于师德水平高的教师,大多只是精神上的表扬,这与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对比,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德育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使得现在民办高校教师逐渐趋于重视业务能力而轻于育人。
二、建立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时代,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因此,民办高校就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为此,只有在民办高校中建立有效的师德制度,才能够从思想、行为等方面促进教师的师德发展,进而才能保证民办高校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同时这一制度的制定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
师德是身为人民教师理应具备的品质,这也是我国素质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是育人的场所,不断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有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当下的民办高校建设当中,就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以此来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效发展。通过加强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而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三、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师德培养制度
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时,首先应该向教师树立师德教育的理念,将思想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脑海中。对于初入民办高校的教师,高校一定要对这些新鲜血液进行培养,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年轻教师的师德水平。对于在岗的有资质的教师,就要更加深入的落实培训制度,将师德培养与业务培养进行结合,同时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也要时刻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对民办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时,学校培训部门也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来对教师进行培训,进而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活跃培训课程的氛围。教师的师德水平得以提升,也会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尊敬师长的美好观念,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人文待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日常非工作期间,也要引导教师投身到科研教学中,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和国家培养出更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另外,民办高校还应该注重实践,单凭理论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在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及教学水平。
(二)构建严苛的师德监督制度
在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监督工作主要有高校党支部、二级学院行政部门、学生等多个部门进行展开。各个相关部门要按时抽查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进展,秉承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各个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考察,并深入了解各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行为准则,将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以书面化方式进行记录,归纳在该教师的档案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作为今后对教师的评价方面之一。对于检查过程中有出现悖逆师德标准的教师,相关部门就要严厉彻查,调查结果属实要采取强烈的措施来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利用监督制度管理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实际监督工作当中,各个部门除了要完成监督工作的任务,还需要引导广大学生与教师都积极的参与到师德监督管理工作中,单凭学校部门的监督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且监督的结果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服众。因此,师生共同参与到师德监督的工作中,可以使得监督的方式和结果多样化,进而构建完整的监督体系和制度,真正实现监督的公平、公正性。
(三)构建全面的师德考评制度
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要将师德评估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全面构建多样化 的评价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当中,要充分落实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师德水平,对教师给予多种分析进行评估,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就目前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言,要想进一步落实师德考核制度,要充分协调可操作性、科学性与统一性这三者的关系。展开来说就是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考核内容一定要科学,并且与国家及学校对教师的道德标准一致;考核的方式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这是保证教师真实德行的根本所在;另外,考核的内容要达到统一性,不能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只有充分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通过考核评价,教师能够更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身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还要拥有超高的师德水平。高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而教师又是育人的主要者,因此,教师的师德水平之间关系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民办高校就应该讲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不断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亚芹.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6.
[2]易辉煌.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
[3]丘有阳.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机制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