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维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作 者:鲁 奕
(北京神笔马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01100)
大
中
小
摘 要:教育课程改革监控机制能有效确保教育课程的改革质量和进程,故而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监控机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热点,本文的研究以多元视角入手,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构建方式,从而推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顺利实现。 关键词:多维视野;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监控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和高效落实需要借助一定的监管机制,从当前教育教学体系出发,监控机制是落实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监控机制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中的落实也需要通过构建一定的监控机制体系,实现对课程决策、设计、实施以及评价四大阶段的监管,通过构建完善的教育监控系统,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和效果的良好监控[1]。
一、基础教育课程的决策监控
基础教育课程中教学监控机制设计需要包括对决策过程的监控,课程决策是基础课程建设的关键一步,教师在课程决策环节中会根据课程需要制定课堂内容、决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基础课程内容质量由课程决策监控决定,因此在监控机制设计中参与到决策的监控机制能够对课程全面性设计起到关键性作用[2]。课程的决策监控机制设计应该按照课程决策的基本程度展开,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决策目标的监控,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决策目标的监控设计需要对教师的决策进行监控,监控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流程设计是否和教学的条件以及目标相一致,调查教师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和社会当前的发展和国家发展一致;(2)决策内容的监控,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全面而丰富,对基础课程决策监控,应该监控基础课程内容和方法是否全面,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是否主动分类课程设计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教学课程内容素材的设计是否具有多样性等等;(3)决策方案的监控,基础课程设计中包括了宏观的框架和细节的填充,在宏观框架设计过程中需要落实课程教学的方案,该方案是动态和复杂的,应该对教师决策的方案进行监控,掌握基础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
二、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监控
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监控和决策监控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在决策中对于方法和方向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多方条件提取方法和方案,但是在设计中方法和方案已知,需要将一定素材和内容进行有条理地、科学地编排,故而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环节直接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环节也值得监控,监控能够让设计者对课程内容维度考虑更加多元、设计更加精细,监控的目的也是让课程变得更加精细和生动[4]。
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监控中需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设计理论的监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缺乏理论支持是一大不足,理论的空白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改革过程中难以前进,设计理论的监控能够让我国理论和课程的脱离问题得到改善,因此设计理论的监控能够让基础教育课程延展性更强;(2)设计价值观和准则的监控,基础教育课程虽然从深度上略有不足,但是课程从广度而言,具有一定可取性,基础教育课程广度意味着课程设计需要融入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并以课程延展的方式将该种价值观传递下去,但是部分教师的价值观从课程结构和价值观的正确性上存在问题,故而在价值观和准则上的监控能够促使教师兼顾学科、学生、社会、国家等多重因素进而进行课程设计[5]。
三、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监控
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将课程的设计和决策付诸现实,这一过程是现实操作环节,在实际课程的操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同时这一过程也决定了最终课程的构建质量,故而需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有效监控观测师生的临场表现,了解基本的监控过程。
因此对于这一过程的监控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面完成:(1)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主要是观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课程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皆有所了解,教师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烂熟于心,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延展等等;(2)教学资源的利用监控,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决定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发挥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教学资源是课程建设中能够以直观形式反馈的载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观测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我国,目前多数教育对于部分教学资源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师不会使用教学资源,导致部分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影音技术设计教学视频或者教学资源,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的浪费等情况。
四、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监控
有效的课程评价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未来课堂中都有所受益,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不是对教师单一的追捧或者对学生单一的鼓励,课程评价应该是全面立体并且多维的,教师和学生能在课程评价中看到优势和缺陷,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必须摆脱传统吹捧式的评价方式,故而需要通过监控机制矫正原本课程评价中不客观、不立体的缺点。
在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监控中应该对课程的设计环节、课程环节都进行评价,从教师的表现入手,考虑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否得当合理,教师在课堂中言行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中是否存在不足等等,从学生表现入手,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力和活跃性最强的阶段是什么,学生普遍反应最消极的时间段为何时,观测评价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反应。而在评价的监控机制中最重要的是评价反馈的监控,评价反馈的基本表现是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环节在教学评价监控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课程中的痼疾能不能够得到改变,教学评价的监控最终目的应该回到课程,落实在课程中并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黎武廷飞. 中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龙漫.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许典利,谢雪莲,朱家荣.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6,31(02):37-41.
[4]胡亚学.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机制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05):29-33.
[5]桑明慧. 普通高中课程质量监控运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