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聂鸿雁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中学 552107)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课改不断推进,以及家长、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之后,其就会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会主动去寻找不懂的问题并在同老师的互动或者同学之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会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填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迁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当中。比如,语文老师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作者、该文是在什么环境下写作的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对文章进行理解,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标明,到课堂当中与同学们一起研究。并提出一写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如“《桃花源记》中的生活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种生活环境呢?这种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的从理论联系到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设置“障碍”,激起争论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能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在结尾学生都想孔乙己的结局到底如何呢?教师可以故意得出结论:孔乙己已经死了。这时学生根据作者鲁迅文章所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而“大约的确”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此时,学生开始反驳老师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记忆不清的事情的猜测,不是确定一个事实,猜测的结果既可以真实发生,也可以没有发生。这就引起了学生对孔乙己结局的猜测,在争论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学生对当时社会批判性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样要节省时间
就是尽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长时间内规定的任务,要做到这样,常常表现于学生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思维是否启动,学生的感情是否投入等,这实际上取决于语文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高低。我根据所教班级的特点设计出课堂“三分钟演讲”,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好形式。“三分钟演讲”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按照预习新课的要求,朗读或背诵一段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名人名言或民俗谚语,(背诵者是按学号排名或事先指定的)然后由教师或学生做简要评述,使全班同学对所背诵的内容有所理解,加深印象并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作文日积月累一些材料,也为学生作文的语言改进添入一些新鲜血液。由于这种形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来做,参与面大,投入性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那些平时课上得不到机会锻炼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有了亲身参与的感受,大大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力度。
四、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像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地进行想像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假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