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一题多问”的反思
作 者:梁丽梅
(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广西 530114)
大
中
小
摘 要:在本文之中,首先对于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探究,同时采用例题的形式,对此类问题加以解读,并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对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全面的论述,希望能对初中化学教师起到相应的启发作用,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一题多问
一、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教学的意义
初中化学学科特点,知识细碎、零散且繁多,不便识记,在复习教学中,多种模式开展,较为常见的常规复习模式:先梳理知识点,剖析重难点后习题巩固。
一题多问可将多个零散、细碎知识点,巧妙设计成整合成串联的知识链,让学生在一节课堂中对分散知识点有效串联、强化识记和构建。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之中,通过一题多问的方式,在一个主题中开展多个问题设计有机的联结,使知识能够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从而使一个题目能够考查到学生的多个知识学习的要点,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之中,能从多个角度对题目展开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1]。
二、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的举例分析
在进行一题多问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从知识的联动性、知识的分散性和知识的综合性角度出发进行题目的设计,以溶解度曲线应用为例,该板块可包含:质量关系、质量分数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析出晶体的方法、提纯方法等问题。例如此例题:
如右下图是常见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⑴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⑵t1℃时,140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 点表示,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
⑶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⑷t2℃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⑸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降温后,C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是 。
⑺若A、B、C是常见三种物质,则A物质可能是 ,B物质可能是 ,C物质可能是 。
⑻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水质量大小关系 。
⑼A中混有少量的C,可采用 方法得到纯净的A物质。
再如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为背景,可融入仪器名称、气体制取的原理、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依据及气体验满、检验、干燥气体甚至可渗透除杂问题、环保知识渗入等知识的考查,一题多问的习题设计中尽可能包含解决学生存在问题的有关知识点,以习题为载体引出知识点,重在把隐藏题中的知识概念、基础知识从具体习题中提取出来,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学过的知识,并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习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注意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
在一题多问的化学习题教学之中,往往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作好设计习题前的准备工作。如:备好历年中考题型考查的趋向;知识点考查难易程度的把握;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知识点;预测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一般来说,一题多问的习题往往采用的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的提问方式,外加选好趣味的情景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各环节问题衔接流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能够起到完善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3]。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一题多问的化学习题教学之中,应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让其在解题过程之中,能够触类旁通,采用自身的知识对多种化学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针对于多种类型的习题加以讲解,并在其中引申出与其他知识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思考题目之中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面对一题多问习题时不再束手无策,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这里要注意的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能够与化学知识产生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在课堂上以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化学逻辑为主,防止学生的思维出现过度发散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化学“一题多问”的题目之中,往往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化学逻辑,这也就要求了在进行相关题目的教学时,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在学习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强化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使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施逢斌. 改进习题训练,提升科学素养[J]. 考试周刊,2008,(52):221-222.
[2] 张积厚. 强化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J]. 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21-121.
[3]张爱军. 习题训练,是学习不是重复——从思维的心智操作层面看思维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育科学,2010,(2):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