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作 者:邹燕眉
(茂名市文东街小学 5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一名好的老师,犹如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他们前行。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班级常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成了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做法如下:(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制。(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三)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四)要善于沟通,以情感人。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偶发事件;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教师,做出这样的指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一名好的老师,犹如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他们前行。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班级常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做法。
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制
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既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修养,也是班主任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许多偶发事件是在学生情绪激动、理智感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听到或遇到偶发事件,就怒火万丈,严厉地批评和训斥学生,否则很可能使本并不难处理的事情搞成一团糟,使学生的心灵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反,班主任在耳闻目睹偶发事件后,若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善于制怒,冷静思考,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给学生一个台阶,则效果可能大不一样。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一个酷爱画画的女生竟偷偷地在下边画画,顿时,一股怒气冲上心头,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画,把画纸撕成了碎片,狠狠地扔到了地上,教室里寂静无声,那女孩惊恐地望着我,继而流出了委屈的泪水。整个星期,这个女孩上课都没有精神。那时我真的很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伤害了一个小女孩的心。之后,有一次语文课上,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正当我讲得起劲时,忽然发现一个学生把头伸进抽屉,津津有味地看着《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我的心为之一颤,但当我看到该生惊恐的大眼睛时,我努力抑制住不平静的心情,温和地问:“知道《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吗?”该生摇摇头。于是我把这个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一一讲给学生们听,最后说:“看《寓言故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如果因为看《寓言故事》而耽误课堂学习,那好不好呢?”学生们恍然大悟,那位看故事书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此,班上再也没有出现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的现象。
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优缺点。“偶发性事件”经常发生在个性较强的学生身上,这样的学生心理极其敏感,容易头脑发胀,爱出风头,引人注意,办事不注意后果。如果班主任不考虑这一心理现象,硬要批评训斥往往容易碰壁,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情绪对立的局面。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学习成绩不好,总爱在课堂上跟老师对着干,教他的老师都觉得头痛:英语课堂上,全班齐读音标时,他故意大声读错,弄得全班哄堂大笑;数学老师普通话说得不好,把“举个例子”说成了“煮个例子”,他便在底下说“煮个栗子不够吃”; 他的语文没考好就当着老师面把卷子撕掉并出口不逊。对这样的学生该怎样教育呢?经过我全面的调查了解,发现他缺点多的同时也有很多优点。如,他聪明好学,喜欢动脑筋,点子多,读过很多课外书,比一般同学知识渊博。但由于他任性、自私、好虚荣。常常因为一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因此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很紧张,弄得自己也很苦恼,于是就开始别出心裁地制造事端。情况了解清楚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鼓励他参加班上的讲故事大赛,他获得了一等奖;我又让他当班上朗读小组的组长,他干得非常认真。慢慢地他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得到了克服,积极因素得到了发扬和巩固。此后成了一名关心集体、热情礼貌、有错就改的出色的学生。
三、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有些偶发事件不便直接处理,宜用“曲线迂回”的方式解决,方法虽不同,但解决问题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曾经班上有个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弄丢了一条银项链,同学们在操场上吵吵嚷嚷,体育老师建议我留下全班来一次搜查。当我来到操场时,全班四十多双眼睛盯着我,等我下达“搜身”的命令。我笑了笑,说:“同学们,刚才发生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想是不是某某同学不小心把项链弄丢了,可能被哪个同学捡到了,我相信捡到东西的同学是会还给人家的。对吗?上周我们刚刚学完《拾金不昧》的故事,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再来讲一讲,好不好?”就这样,刚才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同学们边听,班主任边留心观察同学的神情,发现有个同学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显得很不自然。故事讲完后,丢项链的同学惊讶地叫起来:“老师,我的项链在地上!”我趁机说:“是嘛,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愿意做好孩子,怎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了?”事后,我找了那个听讲故事神色不自在的学生个别谈话,那个学生承认项链是他拿走的,并决心改正错误。我没有采纳“搜身”的建议,没有当场威逼,也没有将这事公之于众,更没有搞“无限上纲”,而是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通过讲述了十分有针对性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对照、自省。这样做既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又使问题得到了巧妙的解决,有利于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形成。相反,如果随便给学生定“偷窃”的结论,让其他同学指着他的鼻子骂“小偷”,其后果只能让他抬不起头来,甚至将来还会“破罐子破摔”,走上邪路。
四、要善于沟通,以情感人
情感,是一个教育者育人的力量源泉。情能感化人,它仿佛太阳,教师心中拥有这颗太阳,学生心中才有阳光。特别是当一个意志薄弱,心理素质较脆弱的学生精神面临崩溃的时候,往往是班主任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瓣爱的芬芳,将会使他改变整个人生的道路。记得我刚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曾经接触过一位脾气极其暴躁的后进生,他叫李天,真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天天欺负别的同学。有一次,在操场上又和低年级同学发生争执,他竟然捡起石头砸向那个小同学。他当时就被校长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话,并要求我在班上做出严肃处理。我将他请到办公室,压住心头的怒火,耐心询问他在家里的生活、学习和他父母的情况。原来,他从小生活在畸形的家庭环境中,由于他爸爸妈妈感情不和,再加上婆媳关系老处不好,他妈妈因为受不了公婆的无端挑剔和丈夫的虐待,在他一岁多时就被迫离家出走。孩子从小没享受到多少母爱,他所享受到的是他爸爸粗暴的呵斥和爷爷奶奶畸形的溺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我的怒火顿时消失了,心底生出一股怜爱之情,这孩子太可怜了。他是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关爱而导致的一种攻击行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纯粹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我知道对这种学生不能硬碰硬,只能抓住他的软肋,以情感化他,让他心服口服才行。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上课时,有意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将回答的机会留给他,以此点燃他对学习的希望,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课余总是走近他,问他早饭吃的什么?穿得暖不暖和?为他理理红领巾,拍拍身上的尘土。同时,考虑到他的基础太差,特意安排学习委员和他同桌,以方便辅导他学习功课。两个星期后,全班同学都感觉到他各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终于,在十月底的班会课上,李天以超过半数的得票获得了“进步大”的奖项而上了班级光荣榜,同学们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也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每次偶发事件的正确处理都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次锤炼。班主任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好坏,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师德。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要用智慧,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具体的、生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刚,张炎林,沈培德.《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0
[2]李克东.《老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
[3] 李方,叶瑞祥.《教学与班主任训练》[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4] 马淑云.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偶发事件[J].班主任之友,2003.1.3期
[5] 黄霓.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管理,20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