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作 者:马应琴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关中学 741200)

 

 
摘   要:阅读理解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学法、实训、讨论、拓展等四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赋予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成为阅读课堂的新要素。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呢?
一、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理解闸门的钥匙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在课堂上教师平时要指导学生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细读时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一般文本,学生必须读两遍。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第二遍是精读,重点理解文章中心和题旨。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盎然中,掌握阅读方法。
二、阅读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朗读的形式,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可组织多样化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教学《孔乙己》,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提问:怎样理解小说中的“笑”?写周围人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三)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巧妙点拨,适当启发。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教师点拨:主人公是文中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能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巩固迁移,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形成一种无形的积累。这种无形积累是阅读经历的初级阶段,能对学生的人格、各方面修养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但随意性、消遣性的积累,较难快速地深入学生的大脑,并通过大脑分析理解,化为自己的知识。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树立新课改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探究阅读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石志文.西部素质教育.2019(20)
[2]汉字形象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王丽芳.汉字文化.2019(20)
[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王维堂.基础教育论坛.2019(29)
[4]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群文阅读[J]. 姜海燕.基础教育论坛.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