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用“批语”引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的实施

浅谈用“批语”引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的实施

作 者: 叶惠平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 516211)

   

摘   要:习作修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能否做好习作批改, 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文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修改——文后讲评。这期间, 耗去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习作批改。几乎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是“满篇红” ,小到文章错别字,大到文章的句子,段落以及结构,教师都不辞辛苦地一一修改,大增大删,学生的习作也剩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这其中,作为教师的辛苦就不言而喻。我一直在苦苦思索: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评互改习作的能力呢?有什么办法在习作评改这一环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不断翻阅各种书刊、杂志,大胆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习作;批语;兴趣;探索
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习作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清楚“批”,可分眉批和总批,优化能力
眉批的批语一是指出语病,而是提示写什么。重在引导启示,不作直接的修改。学生把批语一一做上序号,再按号进行修改。如写“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习作,要求用具体的一两件事变现人物的特点品质。有个女生写了她的奶奶重男轻女,“偏心眼”,内容平淡,重点不突出。我是这样眉批这段话的:
记得有一次,我7岁那年正月(重复,指的都是“有一次”)奶奶说要热年糕给我们吃。(当听到这话时,你有什么表现,心里怎么想?)当年糕热好后,大部分给了堂哥,我只分到一点点。(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奶奶又会有什么表现,神情、动作、语言怎样)这样的批语,让学生知道只要把我和奶奶的语言、神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写,就能使文章具体生动。
总批要注重对选材的评价、习作态度的评价,指出成功之处和有待修改的地方等。在一次由漫画作文“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子”引发对环境保护思考的习作中,一位同学在结尾处是这样写道:通过上网,半个小时之后,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原来树木对我们有如此的重要!想到这里,我的脑袋里又蹦出一个大问号,如果如图这样下去,惠州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得给市长提建议。(我在总批中写道:你究竟干了什么呢?最好把你通过电脑收集资料,制作了一份改进惠州环境的建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这样立足点就完全不同了。)看到这样的总评,学生高兴地把习作改成这样:
我的老家的树木多,工厂少,所以污染也少,天空就不会被废气所遮盖。而惠州,工厂多,再加上汽车的废气,天空就像盖了一张灰色的大被子,自然看不见什么星星啦!想到这里,我的脑袋里又蹦出一个大问号,如果这样下去,惠州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觉得光想还不行,还要做,不如写份建议书寄给市长伯伯吧!说干就干……
二、示范领路, 授之以渔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古人有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很重要又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自改、互改的良好习惯,教师必须做精心的引导、示范。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首先,我选择好、中、差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各一篇,将三篇习作输入电脑,(留出修改位置),利用多媒体将习作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改正错别字、病句,接着看文章的选材是否紧扣中心,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等。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何修改,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指导。最后由教师执笔,师生共同修改。
三、开设“今日点评专栏”,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评改的兴趣,强化评析方法的运用,我在学习园地开设了 “今日点评专栏”,内容分别张贴“学生优秀习作” 和“病文片段” ,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点评和修改。例如: 周一, 我张贴了刘颖同学的习作《那一刻,我笑了》。 周二, 周芷涵同学张贴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本文条理清楚,先点明笑的各种意义, 又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我”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是受到赞许后开心地一笑,文中优美语句很多,最后一段尤其生动,读后均感受到帮助别人后收获的快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故能受到不错的效果。
四、小组写循环日记,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进行自评互改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或多或少都参加各种兴趣班、 辅导班。如果让他们每天坚持写日记,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 学生就害怕写了,不愿意写了,从而产生厌写的倾向。因此,我将全班学生每七人分成一组, 每组只用一本日记本, 写流动日记,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在记日记时,先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并对小组某个成员的日记进行点评和修改,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在给予评比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 对那些平日注重了积累,有了一定占有写作材料方法的学生, 是一种鼓励。 评改的要求可以是对标点、 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等某个方面进行评改, 也可以写总评, 并签上姓名。这样长期训练,解决了习作素材贫乏的局面,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评互改的能力。
五、培养写“读后感” 式的评语
学生对文章作了自改、互改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写上评语,指出优、缺点。对同学的作文,要以学习, 鼓励为主,教师强调写评语要杜绝“语句通顺,内容符合要求”之类的套话,要求学生写出评改后的真实体会、感受。语句可长可短。当然,教师必须要从文章的选材、语言、情感、内容等方面去引导学生体会。待把学生评改后的作文本收上来后,教师只作浏览,找出有代表性的习作给以综合讲评。 整个评改过程中师生感到十分轻松、愉快,学生在乐中写、 乐中评, 培养了习作兴趣, 习作水平得到教大提高。
人们常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技。这样的批改,就是在给学生传授修改习作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到自改习作是有路可走的,能唤醒学生的思考,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修改习作的积极性,有提高了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J]. 佟莉莉.作文成功之路. 2016年 07期
[2]小学生习作互评互改方法浅探[J]; 高梅.黑河教育.2015年06期
[3]六年级学生习作习惯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探究[J]. 杜嘉怡.新课程上. 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