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探讨
作 者:王庆林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中心小学校 629005)
大
中
小
摘 要: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卜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依托学科教学,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笔者主要立足于小学生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个维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品质;责任意识
前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形成责任感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培养资源,拓展语文教学范围,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责任,形成责任意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具备良好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发掘教材责任教育资源,影响学生思维观念
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认识到自身的育人职责,正确认知语文学科的培养优势,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责任教育资源,灵活利用语文教材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责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初步具备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奠定培养基础。
例如,在《女娲补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认识 ‘娲、塌、熄’等 6 个生字”、“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等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与“女娲补天” 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通过直观的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观看“女娲补天的故事”。教师要让小学生的心绪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波动,并且让学生思考“女娲身为女神,为什么要‘补天’,如果不‘补天’,女娲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出“责任”这一概念,让小学生感受女娲对于当时人们的责任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
二、通过写作改变思维,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写作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借助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自主感知大自然,让学生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练笔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可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同时,我们可以从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出发,引发学生思考人对环境的破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 从我做起”的小征文,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当然通过写日记也是一种不错的德育教育。教师通多让学生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一记录下来,这一点正体现了做人求真的理念。同时很多学生在日记中会对丑恶的现象进行扦击,对于一些真善美则进行赞扬,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身也无形中进行了德育教育。所以教师要学会使用写作来帮助学生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三、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极大。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运用榜样的经验作用,卓有成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业责任心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如下三种榜样的示范作用:
一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楷模的榜样学习。先让每位同学自己去收集关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让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屈原为国虽九死犹未悔的炽热情怀、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博大胸怀、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深情嘱托、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一地向同学们宣传自己的感受。
二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巧用四人小组管理模式。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公平,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同桌、对同组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
三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注重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责任感,并且重视责任心教育,还要把这种教育矢志不渝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四、通过活动身体力行,强化学生责任感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一些道德思想,真正懂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语文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辩论赛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个社会的公德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或是可以让学生就某个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演讲比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体验志愿者等活动实践。在这些多样化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明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如何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通过活动实践学生的道德观会有所改变,能够做到身体力行,至少负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如此一来,既实现了德育教育,同时也真正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举的责任感。
结束语
总言之,我们应该谨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话:“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本就是独立的,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该明白自己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只有从小教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尝试,独立去思考、独立地学习,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有责任意识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 施春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7.
[2] 邹晓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24):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