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走进人物内心 做好故事传承——小学高年级语文以读促悟教学尝试

走进人物内心 做好故事传承——小学高年级语文以读促悟教学尝试

作 者:蔡秋琪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317000)

摘    要:阅读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阅读的延伸。在阅读教学中,仅仅只有读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读后感悟,方能真正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丰富阅读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为学生感悟文章内涵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悟;以读促悟

前言
阅读本身就是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了解到更多知识,这也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并针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主要的阅读线索,这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以读促悟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走进阅读,感悟文章内容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只要把字音读正确就可以了。 在进行反馈正音时,教师就应当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纠正学生自由阅读时的错误。 在让学生准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反复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生可以自主感受文章内容,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接着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中让人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通过朗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悟。最后让学生读一读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赛读,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有情感地朗读。通过初读、精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二、靠近人物,品读文本精彩故事
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能够带给我们启发和感悟,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大多课文都属于记叙类文章,蕴含许多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的。小学生更容易被精彩的故事桥段所吸引。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文本中的人物为线索,以人物串起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品味精彩故事,做好故事传承人。
例如,教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了解《俗世奇人》。给学生介绍《俗世奇人》这本书,推荐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其次引导学生走进本文主人公---刷子李,通过反复阅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并揣摩故事表达之“妙”。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曹小三的“心路历程”,通过感受曹小三的内心起伏,让学生读出了小说的味道,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最后引导学生走进《泥人张》,提出问题:泥人张技艺高超表现在那儿?划出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呢?找出精彩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些传奇人物故事,做一个故事传承人。
实践证明,以人物为线索,指导学生阅读多篇文章,实现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借助“奇”人故事,激起学生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让学生增加了学生阅读量。
三、走进文本,探究文本中心
读中感悟是“以读促悟”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一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读课文,真正走进文本描述的情境之中,从文本的关键词句、重难点内容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传递的思想内涵。当然,这一步最关键的措施还是在于读,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思。《梅花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阅读任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就文本细节进行探究:
首先,请学生分析:外祖父是非常疼爱“我”,为什么会因为一幅墨梅图而对“我”大发脾气呢?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对此有解释,动手划一划。这一任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开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有意识,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集体智慧碰撞下更加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钟爱之深。
其次指导学生研读体会,请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读出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想一想梅花具有怎样的特点?通过问题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抓出文章的细节内容,去感受、体会梅花的品格,探寻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气节。此任务我们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赛读的形式开展,通过多样化阅读引导学生读出梅花的品格,读出中国人的气节,读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浓厚的思乡、爱国之情。
结束语
    “以读促悟”是很好的语文教学方法,这要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总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导,而是要学会主动思考文章内容。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领悟文本中心,体会奇妙人物,发挥出阅读的真正价值,为小学生的成长积淀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丙祥,李俊合,王锁牛,高铁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 
  [2]赵学明,吴晓洁,王玉萍,詹天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