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趣味朗读,和“哈欠”说再见

趣味朗读,和“哈欠”说再见

作 者:徐佩飞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中心小学,浙江 舟山 316051)

一手拖着脑袋,一手拿着书本,嘴巴机械式地张合着,声音似有若无地飘荡,眼睛似乎看着书本,但眼神绝对是涣散的,这时候一个不速之客——“哈欠”肯定准时来报到……一个个“哈欠”诉说着他们的心不在焉、心神不宁和无聊至极。这就是学生日常朗读时最常见的一个现状——“哈欠”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自古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也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是纵观学生们现在的读书情况,基本上都是上述的“哈欠”朗读。每每看到他们哈欠连天,都让我头痛不已。而简单粗暴地批评往往适得其反。于是我开始思索着如何能够让他们在朗读中享受快乐,真正的爱上朗读?开始了我“趣味朗读”的探索之路。

一、小组赛读,活力四射

遵循着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本班一直采用着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管理。在语文课上当然也不例外,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识字、小组比赛读词、小组展示汇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一株紫丁香》时,一次偶然的想法,顺口一说“我们小组来比赛,看看哪组课文能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这个小组就能获得3分的加分。”(平时小组汇报、合作读词等表现都能获得1分的加分)或许是加分吸引了他们,也或许是竞争点燃了他们的兴趣,没想到简单的一句话,却引来了学生们的沸腾。他们小组自动的围成一圈,无论是组长还是后进生都在那里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不时地交流这句话感情该如何、停顿该如何。虽然声音听上去杂乱无章,没有齐读时的整齐划一,但他们的表情却是飞扬的,情绪却是高涨的,直到我喊停时,他们还在意犹未尽地配合朗读中。接下去的小组展示朗读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朗读时声音响亮,感情到位,有些小组还自动地加入了表演,称得上是一场小型的“小组诗歌赛读会”。这次的课堂让我意外了解了“小组赛读”的魅力,以后这也成了我语文朗读时一个必不可少的法宝。

小组赛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极大的带动后进生。通常那些后进生是“哈欠朗读”的大军,他们通常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枯燥的朗读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事情之一。而小组赛读重在“整组共荣”,这是后进生为数不多的能够得到奖励的机会,为了小组的荣誉后进生通常也会倍加努力。而且小组人员较少,组长和组员也会认真地督促和帮助后进生朗读。在汇报时,通常会看到组长和后进生一起朗读某个内容,组长特意放慢速度,后进生努力认真地跟紧步伐,他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让“小组赛读”更加绽放光彩。

二、情景导读,身临其境

在朗读时,将学生们创造一个符合文本内容的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自然的投入进去就是“情景导读”的功效。在教授《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文章把夜晚的北京城描绘的十分美丽,用词也非常精美,教学目标要求熟读,并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但是文章内容较长,词汇丰富却复杂有很多如“光彩夺目、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等四字词语,句式优美却拗口,比如“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的句式给学生在朗读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于是,我改变策略,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孩子们当做是游客去夜晚的北京旅游,又把每一段文字配上对应的图片,再加上音乐配合,就像一个小型的ppt展览,学生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欣赏着音乐,嘴里不自觉地就朗读起来,每个人仿佛就身在北京的夜色中,被这个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所吸引,不由得赞美起来!

在如今多媒体技术如此发达之下其实“情景导读”非常容易实现。可以通过图片感受(《日月潭》、《农业变化大》)、音乐辅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株紫丁香》),还有视频的直观冲击(《我们成功了》、《坐井观天》)等,这让“情境导读”成了我朗读教学的又一大法宝。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以形象思维为主,离开了具体的感情对象,就难以进行抽象思维。而“情境导读” 适应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学生朗读时给他们创造一个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调动了学生情感需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真正地做到有感情朗读。这样的朗读也就让学生充分获得了情感体验,朗读也就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三、角色扮演,情感投入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小黄莺小黄莺你在干什么呀?”“汪汪汪、汪汪汪,大灰狼来啦,大家快跑。”……要是你在我们班听到了这些对话,请你不要惊讶,他们准是又在玩角色扮演了。语文课上,我经常让他们来进行角色扮演,不只是简单的角色朗读,而是让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既摹拟原角色的语气,又摹拟他的腔调,既模拟他的神态,又摹拟他的动作,把自己完全的当做是课文中的角色。如果把“角色扮演”和“小组赛读”结合起来,那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通常课文中的角色不会太多,基本六人小组足够消化,让学生们先在小组里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再在全班中进行小组赛读。在这种又好玩又有竞争的场合下,不仅能够调动所有人参与朗读,还能让孩子们有良性的竞争意识,在角色中投入情感,在竞争中突出自我,在合作中享受快乐。

四、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在课堂中,教师时时关注着学生的表现,其实学生也时时关注着老师,他们期待老师关注他们的发言、关注他们的表现,更期待与老师擦出火花。师生互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孩子们乐意跟老师交流,乐意在其他学生面前跟老师一起展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份特殊的光荣。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孩子们通常都是热情高涨,为了争取和老师一起表演的机会而“头破血流”。而我也会特意选择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来一起合作,这样既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也能让他对语文朗读更加感兴趣。师生互读除了这个好处,有时它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法宝,我经常在语文课堂的后半段让全班同学和我一起来一个师生互读,这样已经有些厌倦的学生马上又会兴致勃勃起来,课堂气氛又会再次升温。

其实无论是活力四射的小组赛读,还是兴趣盎然的师生合作,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们爱上朗读,在朗读中享受兴趣,在朗读中感受快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尝试与探索,想出更多的奇思妙想,让孩子们能够永远和“哈欠”说再见!

 

作者简介

徐佩飞(1989.9-)女,浙江省舟山市,大学本科,小学二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