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通过“三大课堂”,实现家校融合

通过“三大课堂”,实现家校融合

作 者:徐瑞芳 (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山东 胶州 266300)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父母生了孩子后,就理所当然是合格的父母了,也不是给足了孩子锦衣玉食,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父母是一种职业,需要岗前培训,也需要专业培训。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融和,形成和乐育人的新生力量,让家长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倾心打造合格化和乐家长团队。主要开展了三大“课堂活动”。

关键词:家校融合;课堂活动
一、开展父母学堂活动
即让家长做学生,让家教专家、学校校长、班主任、任科教师传授家教方法,让家长懂得科学育子方法,懂得如何言传身教,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和睦邻里,如何讲究公德,如何爱护花草树木,如何遵纪守法等,提升育人水平。
(一)召开家长会
每学年学校至少举行三次父母学堂活动。如每年一年级入学,我们都会召开“一年级新生迎新家长会”,会上不仅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还要通过报告,由校长及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讲授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作为家长在物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要准备些什么? 再如我们先后多次聘请全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作报告,如王嘉奎老师做的“让真爱撒满人间”、王立国老师做的《亲子有效沟通》做的《幸福家庭的构建》等报告会,均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为家长更新育子理念,掌握育子方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课改”精神不仅老师们要领会,也是家长们应关注的问题。为让家长都来关心“课程改革”,学校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走近教师。和孩子一同听课,领悟学习新课改精神;走进餐厅,走进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处室,了解学校管理机制;走到操场观看学生做国学操、眼操、武术操、跳绳等活动场景,感受学校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校生活,从而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校教育环境和发展前景,密切了家校联系,促进了育人水平。
(三)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通过家访,沟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心灵,保证家校在教育方向上的协调一致,达到信息互通、交流互助、相互补充的教育功能。促使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理念,营造一种 “自然、和谐、科学、民主、宽松”的和乐家庭教育氛围。为此每学期全校教职员工均会分组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与家长对接,面对面谈心交流,如何有的放矢的辅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影响孩子。访后还要记写编辑《家访随笔》。
(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一是接受广大家长的咨询。引导家长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只有在正确的爱中学会爱,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否则,就难以实施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二是接受孩子的咨询。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当,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不良品质的形成……学校及时洞察孩子的情绪,与家长及时地交流沟通,消除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利用家长会、好家长的表彰会进行交流,让家长互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鲜活故事,切身体会,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一大批人。
二、开展父母课堂活动
即让家长当家做主人,辅助学校参与管理,走进课堂当老师,走上街道护学生,走进校委会建言献策等。
(一)招聘特长辅导员:聘任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来校为孩子上课,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护牙课、法制课、韩语课、礼仪课、雕刻课、手工课、旅行文化课等。充分开掘学生家长资源,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激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意识与兴趣。
(二)招聘路队护导员:家长轮流护导学生过马路,做学生保护神。
(三)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委会、级部家委会、学校家委会,分别设正副会长。定期召开会议,建言献策,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协助搞六一、建队、资助活动等,像老师一样成为学校的管理主人。为此,家委会开设了一个家校热线电话,家长可随时打电话反映情况,咨询答疑。
三、开展父母实践课堂活动
为增强社会的教育意识和学校的开放意识,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学校把其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拓展点,促进社会和学校双向启动,协调发展,创造优化育人的社会大环境,即把学校课堂搬到家庭、社会,由家长亲子参与指导,密切家长与孩子的融洽关系,使学生得到更多技能的实践与锻炼。如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学校均会开展“和乐节日文化”活动,如“三八节”开展“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开展过“今天我当家”“我跟爸妈上天班”“扮靓我的小居室”“学做一样小厨艺”活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孩子感恩之情。
特别是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学校编印了《和乐劳动生活手册》,每学期要求孩子至少掌握2种家务劳动,小学六年12个学期至少学会24样家务劳动,学校只设课程,家庭作为主要的劳动课堂,家长是主要劳动导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家长指导学生开展洗碗、洗衣、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学生的和乐人生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健康人格产生影响,从而由家长帮助实现新时期对少年儿童的发展要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总之,家长在三大课堂活动的参与中,实现了家校融合,育子理念、育人方法、家校沟通配合中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提升,做合格化优秀家长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