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述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作 者:李 琼
(广东省廉江市横山镇龙角塘小学,广东 廉江 524443)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创新教学思路,通过从多角度、 多方位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
为了进一步保证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重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探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高年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通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
一、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对数学来说,题目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解决问题也是如此。虽然学生已经步入高年级,但是其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是特别成熟,其中包括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数学读题的时候非常认真,读完之后却很难理解题目,需要多次反复的阅读才能明白题目的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第一步就是阅读。从题目中将解题需要的信息提炼出来进行归纳整理,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然后再观察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计算解答。但是小学生在第一步就很容易会出现问题,由于其阅读能力水平有限,导致并不能把解题需要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后面的解题过程就会出错。所以,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审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然后再进行其他练习。要保证学生通过阅读审题能够快速的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优秀的阅读和审题习惯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也可以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如:超市每天能卖出50瓶水,但最近由于夏天天气炎热,超市每天都能比原来多卖出40%的水,那么现在超市每天能够卖出多少瓶水。有一些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就会不假思索,直接将题目中直接显示的两个数字相乘得到答案,但这却是错误的答案。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很多题目都是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的。在这道题目中就要提炼出“多”这个关键字眼,这两个数相乘只是多出来的瓶数,而最后要加上原来卖的瓶数,才是最终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的阅读及审题能力进行长期的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过小、心智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基于此特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来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会有较强的好胜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部分学生会存在学习用苦心理,但是高年级学生则可能是不甘于落后而积极学习。由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一样,所以能够将比照对象变成了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此之间能够形成学习竞争力,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如果学生的竞争过于激烈,可能会存在恶性竞争,不利于班级团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竞争的意义,能够认识到友情第一,比赛第二。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有现实意义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发展,能够使情感与认知和谐发展,从而体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多元化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如下题目中:学校的田径队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这道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是,将总人数当作“1”,从而推算出女生人数是田径队总人数的3/5,这样就可以算出女生的人数。通过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解决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适当的使用教学资源,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多媒体设施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地位,它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材料信息,并且能模拟和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辅助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比如小学数学五年级讲解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白纸、直尺等教学工具。教师可利用PPT课件形式,在引入时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教师可以运用动画形式演示数方格法、割补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从中探索发现,转化思想。这类教学策略并不复杂,只需要教师在课前用些精力琢磨,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具,就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
五、重视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新课标中注重问题解决与数学各知识的联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的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形象策略,如:画图、列表等,引导其形成模型思想,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先由动画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引导学习小组运用线绕法和滚动法测量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哪部分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列表和数据分析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这一探索给自身带来的收获,进而慢慢地形成数学模型思想。
解题能力是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答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的能力,把解题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开发。在课堂讲解时,教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类型引导学生判断其结构,从阅读中提炼出来问题与已知条件的相互关系,提升其解题能力。
六、指导学生对题型分类归纳,在总结中深化理解
解决问题的题型千变万化,但大多都可以归为一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归类,让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能够先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将一切都总结好,再将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学习,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对解决问题题型进行思考、归类、总结,这样他们对知识点才会有更深的领悟和理解。如学生解答解决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其对等量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种类型的解决问题题型,如列方程、分数百分数等,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等量关系,体会到每种类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够扭转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索技巧,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学习技巧,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才能够赢得师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
参考文献
[1]陈敏.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69-70
[2]吴巧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A4)
[3]李丽艳.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