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315000
[摘要] 技校师生的关系关乎和谐大计,本文阐述了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水平;综合评价技校学生的素质;改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认知;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与学生沟通技巧来建设技校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技校学生 沟通 和谐关系
一、当前技校中师关系生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不够亲密,有隔阂。随着社会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当前师生之间关系却越来越疏远,很多老师在上完课后就与学生处在零沟通交流状态,学生也鲜有关于学习上的问题主动咨询或请教老师,生活中遇到困难与问题也很少会想到去老师那里寻求指导与帮助,平时见到老师常有绕道走,或是假装没看见。老师没有走近学生,更别说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及时指引方向、给予鼓舞与力量。
2、个别师生间关系紧张,有对立情绪。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体现在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按要求做课堂笔记,趴桌上睡觉等;或是直接违反课堂纪律,随意讲话,搞小动作,干扰到老师的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维持课堂的纪律,从而使课堂教学时断时续,不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下去。有时候部分学生对老师的管理采取不予理睬、对立的态度,更有甚者,师生间还产生对抗性的行为冲突,这种学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影响较大,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造成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的原因
1、学生的年龄处于“叛逆期”。职高技校就读的学生正逐步进入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逻辑思维能力也显著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增强,喜欢用批判、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遭,但因为知识阅历的不足,思考问题比较片面、狭隘。很多事情他们并不真懂,却偏偏喜欢在同龄人当中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喜欢和大人,包括老师唱反调。
2、技校学生的素质和心理问题。技校学生当中绝大部分都是被动入校的,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存在的问题也会更多或更严重一些。他们中很多人文化基础差,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怀疑,对学习无兴趣;有些缺乏坚强的意志,遇事不知如何处理,习惯选择逃避;有些学生人际交往不顺,心理上的压力无处排解;有些对自己了解不够,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有自卑心理,认为技校学生上好的大学没希望,人生道路灰暗。而家长们也对他不抱大的希望,认为学校能管理他们,混一张文凭就可以了,所以很少管他们。
3、有些教师有“师道尊严”观念。有些老师没有树立师生平等、多与学生交流的观念,习惯在学生面前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认为“我是老师,你作为学生就该听我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更多的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希望通过自己的管理(而使用的管理方法常常是规章制度、训斥等强制方式)来叫停一些不好的行为。而不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先去找出“为什么会这样”,再思考采取哪种合适的方法来更好的解决问题。 也正因如此,他们常会得理不饶人,心里只有“师道尊严”,而忘记了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这样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对立。
4、有些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有些老师虽然有与学生沟通的意愿,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没有选好合适的沟通场所或是没有运用沟通技巧,而导致本可以非常容易解决的一些小事复杂化,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有效完成。
三、建设技校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水平。作为老师,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育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扎实专业水准,提高教学能力,同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避免只强调学科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不够。现在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重点是人的培养,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他的教育对象,才能依靠教育学原理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如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反而跑出去上网了。这时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的老师就会首先搞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学生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故意违纪、明知故犯呢?还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没有调整好考试前的心态? 如果是后者,跟他讲“不要违纪、临时抱佛脚也是有用的”之类的话语,非但起不到鼓励学习的效果,可能还会让学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正如前文讲到技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当中的第三个“叛逆期”,老师在处理这个时期孩子的问题时,更要讲究策略,没有良好的教育及心理学功底是很难让学生做到心悦诚服的。
2、综合评价技校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信心,挖掘学生潜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技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的缘故被动的到技校就读的,这时如果我们再以普通中学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肯定是很不公平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如有些技校生理论课不好,但操作技能很强;有些自我控制、调适能力很好,有些善于与同学沟通协作;有些热爱关心集体,并具有社会责任感;有些热爱体育运动,具有强健的体魄;有些善于感受生活、艺术中的美,能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多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长处,加以鼓励使之发扬光大。如对技能好的同学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业余参加导师制的学习,参加技能比武;对于一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我们可以把一些活动交给他们来组织,当然在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文体等各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我们也要多鼓励他们去参加学校里的一些社团活动,使他们在发挥长处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解自己,提升信心。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我们绝大部分技校生来说“失败乃失败之母”,因为失败容易使人自我否定,引起自信心的不断缩水,越失败就越不愿尝试。失败要走向成功,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1)具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没有人会喜欢失败。(2)知道失败的原因,只有知道错在哪里,才能避免同个地方摔倒两次。(3)有很强的成功地欲望,不愿意得过且过。对我们技校生来说最好是倒过来,先让他较为容易的体验到成功,用成功来提升其信心,再鼓励他们在其它方面也做出相同的努力,尝试挑战自己。一个人的自信心可能由某一方面而起,却能扩大到其他方方面面,我们老师要全面而多角度的评价,对学生点点滴滴的成绩、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不要让学生只盯着自己的缺点,一如既往的“失败”下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改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认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只有我们当老师的愿意俯下身去,我们的学生才会仰起头来,老师、学生的心灵才会靠近,再靠近。“师生平等”是搞好师生关系的最有效方法,是我们老师需时刻牢记在心上的。在我们提倡爱的教育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给学生以尊重,我们越尊重学生,才越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也不可能会是爱的教育。另一方面在技校中,老师在碰到问题学生或者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少老师都会立马扮演起“管理者”的角色,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纪,老师会批评教育,要求学生承认错误,或是保证不会再犯,学生承认错误后管理也就随之结束,至于下一次是否再犯,那是下一次再考虑的事情。这样的处理常常立竿见影,但却是表面化的,它关注的是“此时,在我的课堂上,不能犯这个错误”,而学生要违纪的还是会违纪,只是他会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或是不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违纪,却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做“教育者”,更多的是唤起学生的自觉,在处理问题时把关注点落在“为什么会这样?”上。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然后才去思考教育的方法,真正起到拔草又拔根的效果。同时因为我们是“教育者”,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包容;我们要锻炼我们发散性思维,不做单项归因;要积极沟通,而不能想当然的去训斥学生;我们要了解事情真相,给予帮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更适合他们的教学;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尊重,赢得与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
4、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与学生沟通技巧。作为技校老师,我们更应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讲课的内容上更为丰盛,吸引学生;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板的按教材上课;同时还要注意讲课的一些技巧,如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例子,组织一些课堂活动等抓住学生注意力,不断激发、维持学生兴趣等等。那么是不是讲课水平好就足够了呢?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老师的专业化并不是知识化,老师的专业化应该首先是指一种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是学科知识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该是教学能力的首要因素。”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师生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沟通上的技巧:
(1)在沟通中我们要满足学生各个层次的需要。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每个人都有5个方面基本需求,学生也是一样。我们作为老师对于他们的缺点与错误,要多给予时间让他们去改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有些不足由来已久,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我们技校老师需要对他们多一份耐心与关怀,做到不简单责骂、更不能体罚学生,批评中要注意分寸,不挖苦嘲笑学生。平时要多发掘学生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帮他们逐步建立起信心,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2)沟通要做到“实事求是”,要用发展、客观的眼光来看事情。我们要尽量避免晕轮效应的消极一面,不能因为学生英语不好就认为他语文也不好;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他的思想道德不好,也不能因为学生曾经犯过错误就认为他仍会然犯错误,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自己相信学生能改正他们的错误,要相信学生是有上进心的,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沟通过程需要鼓励以及切实的指导。人在接收正面信息时,总会心情愉悦,感觉被认可与喜欢,也更愿意与鼓励者靠近,受其影响,这在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在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哪怕只是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能会很大地唤醒他们的自信、激活他们向上的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能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摆脱消极面的影响,使之走出情绪的低谷,重新竖立信心,积极面对挫折与困境,继续憧憬将来。作为我们老师对学生光喊加油,说“我相信你行”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士”能切切实实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道路,给他们方向,更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让他们努力踮起脚尖跳一跳,能摘到诱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今天怎样做老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三次印.
[2] 尹登海.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7月.
[3] 健康时报社编委会.生活中的心理学智慧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