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改革
作 者:谢 凯
(廉江市横山镇南圩小学,广东 廉江 524443)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其学习效果将深刻地影响到后期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对学生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同时,一些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差。因此,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六年级;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得到了更加人的重视。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解答数学问题不仅需要数学公式和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经过一定的逻辑思考。而这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将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要求其思考问题更灵活。所以只有掌握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一、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虽然新课程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无法接受,总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引导意义,而是“填鸭式”教学,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导致了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对于学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做到教师的引导教学,而不是灌输教学。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小学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但实际上这种基于教材的改革还是比较片面的。因为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最根本的因素。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法跟上教材的改革,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比较不利的因素。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而失去学习兴趣,在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课程中,更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思维,导致了教学改革进程缓慢,学生学习效果差。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1.部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滞后
随着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逻辑性的增强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难保持长效的注意力。某些学生在老师讲解知识点时,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导致了思维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而使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思维的跟不上使得有的学生自身对于知识学习仍停留在概念、定义理解阶段,但实际教学进程已开始展开问题演练,使得学生在学习速度上慢半拍。课堂前面环节的阻碍,使得学生失去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进度严重脱节。
2.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
六年级涉及的数学知识难度更大,如分数乘除法、位置与方向、百分数、负数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问题常常表现为以数学语言为主的形式,对于解题过程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创新思维不足,对于问题中出现的符号、图形不够熟悉,当大量数学语言组成问题的形式出现时,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另外,由于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单方面地认为只要根据题目要求,解答出正确答案即可。秉承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传授学生某题型的固定解题方法,对于更多可能性解题的方法没有进行扩展,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固化,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
二、六年级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教育主体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同时为了让我国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端正教师的思想态度,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人感触,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情因素进行教学,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引入情感因素,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安慰。
(二)联系生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比如,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汽车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积极回忆自己印象中的汽车,想象汽车中都包含哪些具体的图形。这种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
(三)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强化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可以运用这一理论。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动手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的感官得到锻炼,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在几何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几何模型,让他们对这些东西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动手过程中融入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橡皮泥捏出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放在刻画好的充满方格的纸上,每个方格边长为1cm,引导出学生通过计算方格数得出三角形面积。并在这种引导中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引出课本上的解题方法,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更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对三角形的直观动作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然后辅以逻辑思维的过程,将知识点有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为了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其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难度,配合动手活动,将知识有效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形式,从而满足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台芳芳.树立类型意识 重视习惯培养——浅谈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李云山. 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9.
[3] 刘惠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