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作 者:庞 安
(海南省屯昌县屯城镇大同中心小学,海南 屯昌 5716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小学阶段则更加的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关于几何领域的相关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关于几何方面的知识在使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得到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小学几何教学工作中有着一些浅显的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在小学几何方面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在关于几何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仅仅就是让学生能够记住相应的公式,然后在解题中列出公式,并且进行计算,从而解答出题目,但是对于公式的推算方式,以及推算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几何知识,很多教师并不会重点讲解,这一问题就是当前小学几何教学中的一个缩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正确的认识小学几何教学的作用
几何知识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几何知识所占比例较少,并且几何部分在最后解题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随意很多教师并不会注重对于学生几何思维的培养,可以预见这种教学方式缺少相应的远见,不仅仅会让学生因为几何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在中学阶段进行几何知识学习时存在困难,就从其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当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结合题目时,学生会因为几何思维的缺失,而难以准确的列出相应算式或者方程,同样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小学教学工作的伊始阶段,就需要开始重视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因为良好的几何教学知识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从小学生的心理出发,选取有趣的教学素材
在几何教学中,相比较于其余数学计算的基础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更加的容易寻找到合适的素材,小学生拥有者非常强大的好奇心,这是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天性使然,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会观察周围的图像,以及相应的生活现象,所以教师需要从这一方面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自己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内容寻找合适的素材,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注重在教学素材上的寻找,为了让学生可以拥有更高的兴趣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则必然需要开始注重相应领域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只凭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几何知识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学校的支持,学生的配合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几何知识地培养。首先,学校要全面支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所需的条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时孤立无援。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守着固有的思想而是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寻求教育事业的新的发展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展开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多一分生气,少一分沉闷,让小学生全部参与到讨论中,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很多小学生还不能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抽离出来适应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中去,所以沉默,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不敢与老师交流,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参与度不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转变这类学生的思想,激励他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主动提出问题。只有“全民参与”,教育改革才能达到目标,教育工作才能高效开展,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当然,教师也不能一个人把控课堂的轮船,也要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民主的提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后,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创新他们的教学模式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新课改的教学观念,教育改革就达不到目标,所以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翻转课堂对教室来说可以减轻上课的负担,对学生来说最大的益处就在于学生拥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再害怕上讲台,不再害怕表达自己,教室也不用在担心课堂效率不高,教学累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教学,把课本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切合实际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建议使用。学生与教师,学生学生共同合作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既有利于友好的师生的关系地建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现代技术,采用智能教学系统,让课堂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有利于他们培养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
四、基于几何知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安排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及其分析
有目标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所以教室首先要把每节课程要学习的东西明确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例如:小学课程“梯形的面积”教学。在学习计算梯形面积之前,小学生已经学会了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这都为学习“梯形的面积”做好了铺垫。教师可以引入切割法,拼接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去思考如何把“梯形的面积”的计算与矩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地计算结合起来,从矩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得到启发,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二)课程教学结果推理过程分析
大家都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是S=(上底+下底)×高÷2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教师可以用拼接法来教会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所以再除以2。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将两个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接在一起就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矩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所以拼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原梯形的两倍,在计算矩形的面积之后除以二就是原梯形的面积。
数学虽然源于生活,但很多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是很抽象的,如果让学生直接记公式,学生对教学内容就无法全面的理解,解题时也就没法灵活运用,数学思维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无效果的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去配合学生的角色,现在学生的思想高度上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去传授解决问题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促进小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步一步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从基础开始,展开探究活动,奠定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室也不能从一开始就直接把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这样小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不经过思考,印象就不深刻,就不能融会贯通。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过后,再讲方法讲出,这样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学到的知识就会更加扎实。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最后的分组派代表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教师给出意见,可以适当的给予夸奖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小学数学教学就会变得有趣,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几何是数学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因为几何知识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并且其所存在的难点更多的集中在于相应的计算上,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并不是重视对于学生几何思维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虽然让学生成绩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对于构建学生的几何思维,形成更加良好数学知识基础,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几何知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樊永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何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7:82.
[2] 陈钏.农村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60,62.
[3]王富昌.小学几何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33-134.
[4] 李爱超.创新意识在小学几何教学策略中孕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3:80.
[5]黄金城.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