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要演好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作 者:郑添强
(广东省恩平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 恩平 529400)
大
中
小
摘 要:课内阅读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教师要扮演好四个重要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阅读。 关键词:先行者;激发者;创新者;创造者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课内阅读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才能反其三。小学六年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然而,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阅读的热情渐渐冷却。有些居家学习的孩子由于老师或者家长监管不到位,他们便狂热地打电子游戏,看卡通片,玩智能手机……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地阅读呢?这需要教师扮演好四个重要的角色。
一、读书的先行者
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我们只有做读书的先行者,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学生阅读。
1.阅读专业书本,提高教学能力。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乌申斯基等的教学理论,我们要认真读;丁有宽、于永正等的教学思想我们要虚心学习;新生代教育专家窦桂梅、王崧舟等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们要积极模仿。这样博采众长,能够充实我们的教学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乌申斯基的“有意教育和无意教育”教学主张,丁友宽的“读写结合”,窦桂梅的“三个超越”……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从中悦纳适合我们的教学艺术,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
2.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深度。我们不但要悦读《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古今中外名著,还要海量地读部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年级书目及教师用书,教师要心中有数,哪些作品我们准备让孩子们阅读的,教师一定要先睹为快。只有海量读书,才能让我们出口成章,提高我们的内涵,提高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使自己成为一个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引路人。
二、兴趣的激发者
教师的人格魅力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跟老师一起共读的时间每周只有一节,居家继续读书的习惯有待我们去养成。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阅读需求,才能自主读书,才能持久读书。
1.线上教育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我们就通过智能手机给他们搭建了“学习强国”“钉钉”“读书郎”“同步学”“微信”等APP学习平台,教会他们使用的方法,推送“快乐读书吧”的书籍让他们看。如,《和大人一起读(一至四册)》、《一只想飞的猫》等70多本书,推荐《最美诵读(一至六册)》、《声律启蒙》等12本国学经典……一至六年级的孩子都感到学习内容充实,学习方法新鲜,学习效果明显,玩游戏的兴趣被及时地吸引到线上教育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效地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任务。
2.展示活动激发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给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我们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思念家乡的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别人朗诵过的内容不能重复。这样,学生们不但要熟读课文关于思乡的诗歌,还要努力收集课外的有关诗歌来诵读,他们读书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拓展了诗歌的阅读面,丰富了知识的积累,掌握了朗诵的技巧,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策略的创新者
教学实践中,学生仅凭兴趣在茫茫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善读。
1.精准策略。我们先要精准施教。我们要精准把握各年段部编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要把这些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如,四年级上册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批注,了解故事的情节;四年级下册的抓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不同年级的语文阅读要素,各年级的教师要了然于胸,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精准地指导学生长期训练,由浅入深掌握比较系统的阅读方法,逐渐提升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为了提高五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每次讲新课前,我们都先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速读课文,然后叫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渐渐学会了浏览,学会了跳读,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提高了抽象概括的能力。
其次要精准扶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学困生,学生因居家学习,遇到的困难肯定比在学校时多,学困生也自然更多。回到学校后,我们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对学困生实施“兵教兵”的教学策略,学生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收集起来,集中在全班重新讲授;对在线学习时特别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注,用本子记录下来,通过电话访谈、微信交流或返校后进行一对一进行精准帮扶,确保每一个学生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能在学习中掉队。
2.“五到”策略。所谓“五到”,就是阅读时学生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典雅,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凭借这些作品,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边听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如教《小英雄雨来》,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照样子(一、游泳的本领高)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再说说写这些景色的作用;找出一些描写雨来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想一想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读、列、说、找、想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引导学生由厚到薄感悟课文。这样长文短教,学生会快速了解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学会了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实践证明,同一时间同一内容,学生“五到”参与阅读,能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3.“三位一体”策略。“三位一体”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即一种阅读方法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中师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教师在教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自读课文或阅读链接引导学生用法再学,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要经过“试写—教读—自读—改写—评价—展示—读写”这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一个教学闭环。例如,我们在教《巨人的花园》时,先教孩子们学习奇思妙想,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再把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全篇)带进课堂让孩子们进行学法迁移,在学生意犹未尽时趁机荐读《安徒生童话》。同时,我们还善于打通读写的通道,让学生在读中反复编写《龟兔赛跑》的新故事:课前学写新故事片段,检测孩子们最近发展区水平;课内指导学生学会奇思妙想后,再用学到方法修改课前写的习作;学生根据评价习作的五星等级标准要求互相给作品勾打对应的星号,全班交流展示自己新作品进步的闪光点,深切感受到用幻想手法表达的魅力;课外阅读完成后,编写一个完整的童话新故事。这样,通过课内一篇教读课文带出一篇自读课文,再推荐整本的课外书,构建了从教读课文教方法,自读课文触类旁通,课外阅读进行读写结合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经过一个教学闭环的训练,由学会到会学到会写,读写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四、条件的创造者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提供充足的读书资源,保证学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顺利地读书。
1.创造学习条件。经过线上教育的阅读教学,我们学习了许多新技术,积累许多经验,“空中课堂”将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保障学习终端和网络畅通是线上教育的关键。如在新冠疫情期,经过排查摸底,我市无终端小学生303人,有终端无网络学生684人。如何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在线学习呢?我们通过政府、村委会、学校老师、社会热心人士等捐资赠物,想方设法保障全市每个孩子都有终端学习。发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等公司帮助没有网络学习的孩子免费送流量,免费搭网线,免费上“云课堂”,完全彻底解决了无网络学习的困难。
2.创设阅读超市。为了保障学生有充裕的书籍阅读,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外,还在校园的读书长廊或课室定期为学生举行课外书交换活动。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课外书带回学校展览交流。为了吸引别人能与自己交换阅读,学生就会各显神通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换到课外书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整个校园成了一个阅读的超市。这样,学生阅读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
海量悦读,是时代对阅读教学的呼唤。教师要扮演好四个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课内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先云.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M].语文出版社,2019.
[2]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