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作 者:耿卫华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036000

摘要:本文在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础上,来探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问题产生的成因,并最后从践行价值观、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增强文化魅力等视角展开对策设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对策
引言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核心财富,更是高级人才资源,所以他们的道德关键中的价值观念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谐发展和优秀人才资源的供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为教育的资源和养分,可以来全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优秀的民主传统道德文化品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和谐健康的成长,从而为高校的特色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是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标准、社会文化等内涵的体现。爱国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品质,古训,唇亡齿寒,一旦国家崩塌,家园不存在,公民的所有平等和权利就会化为乌有,所以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是一个高尚的健康的公民所必须要具备的内涵和品质。敬业是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都需要遵循的一个核心品质,离开敬业,国家的基础建设,国家的各类特色化发展就可能失去你要的支撑,没有敬业,也就不可能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
2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2.1 现实的困境
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但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日韩风、欧美多元价值观渗透的基础上,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出现了一些偏差,拜金主义、慵懒主义、享乐主义、激进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道德文化思想出现在了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形成。
2.2 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出现的本质根源在于多元文化共融时代下对传统文化形成的冲击。
目前欧式文化,韩美文化等进入中国社会,以服饰艺术、影视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形式等逐渐分散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淡化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本节从培育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彰显传统文化魅力、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等多个视角展开策略设计。
3.1 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个体而言,其核心发展是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持续到高等学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有差异的,他们可能会获得优秀的文化品质,也可能会沾染上一些不良的思想理念,而到了高校以后,这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已经成熟,他们学习思想道德文化和其他德育文化的接收效能会受到自身已有道德文化水准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高校一定要抓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为此,应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以说教为主的模式,提倡个性化实践策略,打破依靠口号等形式来注重传统文化渗透的功能体现,结合大学所设置的课程及文化感知理念,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力度,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认知,从而完成大学生自身的素养的全面提升。
3.2 以“文化育人”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目前很多高校的自然环境的创设是比较好的,比如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这些学校的校园自然环境与自然高度契合,布局规划特色鲜明,是很好的育人基地,但是从人文环境而言,一些学校尤其是二本院校自身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呈现出典型的重经济、轻文化的建设,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不到位,同时学生自身缺乏强有力的主观意识,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大学生难以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因此高校应在教育改革及发展中摆正自身位置,来从打造优秀校园文化环境层面入手,通过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欣赏课、国学竞赛、诗词竞赛等,来让更多的大学生回归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营造一种全校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掀起一场传统文化的学潮,为真正践行社会主义价值提供基础。
3.3 以“课堂育人”为基础,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校培育大学生品德和自身素养的主要抓手就是思政课堂,所以在思政课堂中,大学老师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特色化发展,不拘泥于课本本身,把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道德文化、科技为文化、生态文化和文学理念等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且这些丰富的内涵对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价值。与此同时,老师应充分利用微视频、慕课等工具,来采用图文并茂等可视化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来提成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任春娇,韩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的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经贸实践,2016(18):243.
[2]   杨恒.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6):76-79.
[3]   谢凯. 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4]   崔发展,闫泓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28(04):97-102.
[5]   刘静亚.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耿卫华,女,1990年11月,山西朔州,硕士,单位:现工作于中北大学朔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