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作 者:张惊宇1 谢芳萍2 张力娜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深圳 518126)
大
中
小
摘 要:伴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国家及人民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重视医学生的医疗技能上的培养,同时人民也对于医德的具体概念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局限在教授先进的医学专业信息,更要求学校加强对于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观念的培养。这既是未来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的道德趋势的需要。所以,加强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提高其教育地位,重视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助于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将阐述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进一步进行论述其作用,希望本文可以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思路。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生;人才培养;作用研究
医学作为一门和人类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创建之初就诞生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在古今中外,众多医家名士都十分强调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提炼概括,中国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国外有希波克拉底宣言以及日内瓦医生宣言。这些宣言以及专著中的观点都从各个方面体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宣言的内容也体现老一辈医护工作者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
一、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一)医学类院校的教育体系中不允许也不可能缺少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又被称为医学人文学教育,是医疗学科教育与人文精神在临床工作中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医护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尊重病人,热爱生命,伦理道德的人格,为医疗行业提供道德操守和体系。这学科虽然不是单纯的临床专业技术学科,但是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重在指明医学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保障双方在利益、价值和观念方面的相互尊重,进而达到对社会利益乃至人类利益的维护。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学科培训教育的重点仍然严重偏向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导致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学习和思考都严重落后和不足。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社科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就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国家层面上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地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医学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而工作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等观念较低。该说法在医疗行业中显得更为精准,现在很多医患矛盾和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些矛盾的产生和爆发已经不是医院从技术层面看不好病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服务意识缺失所造成的,这就为我们当前从事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加强人文教育,逐步改善医疗卫生行业风气,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更重要的是为化解医患纠纷,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二、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一)树立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实现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在医学高等教育中,为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水平,就必须要将医学科技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强化科学精神相结合。所以医学高等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单一的、陈旧的医学专业教育观念,强化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医学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高等医学人才培养
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医学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学科,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文与医学结合的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指导医学生形成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观念,对医学与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强化服务病人、群众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收获能力,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此外,还需要对考试制度进行优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转变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中以分数定优劣的做法,要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考核评价中增加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试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文环境氛围
医学高等院校需要定期开展人文教育方面的讲座,开设人文社科讲坛、时政论坛等,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得到开阔,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医学高等院校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医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求知,并强化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做事、做人。在医学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需要强化人文氛围的营造,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意识。
(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医学教育效果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要人文课程教师的任务,是医学高等院校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医学学科本身就有很丰富的人文价值,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比较教师为学生讲解古今中外有重大影响的医学大师、名师的成长等,鼓励医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更加热爱,使其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的医学职业素质以及哲学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教育是文化传递的过程,更是对学生人格、观念的塑造。人文素养的传授,比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更艰难、更重要、更根本。一个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接受过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够体现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还能直接体现出我国人民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只有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集合,才能培养学生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M].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2008.07.
[2] 晏东铭,关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4(2):2-4.
[3] 戴燕玲,邹静.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4(4):36-38.
[4] 郭秋菊.将素质教育融入高等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
作者简介
张惊宇(1979-),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