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靳 蜜 (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汉屯学校 551712)

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效率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应优化组合、科学安排。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要求教师们学会做“减法”,在课堂教学中懂得哪些课堂内容可以去掉、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删除,从而使目标集中、环节简明优化、教学高效。
 1.要充分备课。教师要备好课,包括“备课标”、“备文本”、“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课标要求,备课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教材中蕴含着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对教法进行筛选,避免简单重复、拖泥带水,能“一针见血”的就不能“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最好不要“炒冷饭”。教师还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要把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能发挥出来了。
2.恰当提问。教学中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改变那种钓鱼式的简单串讲,减少无效提问。如教《麻雀》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猎狗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麻雀是一种弱小的鸟,假如有一只麻雀和猎狗展开搏斗,那谁会战胜谁呢?同学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猎狗战胜麻雀。此时,我就单刀直入地说:不是。你们想知道麻雀用的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们流露出了惊叹、疑惑和急切的神态,主动地、全神贯注地一口气读完了课文,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老麻雀是靠自己的勇气战胜了猎狗。这就恰恰体现了合理的教学手段的作用。假如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同学们讲,而不是抓住问题的切入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倍功半。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学生在发展成长中身心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老师要根据学生智能发展水平和小学语文能力本身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确定语文能力训练序列。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制订比较可行的学习计划,在作业难易程度、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范围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化选择,避免教学中的千篇一律。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立“进步就是效果”的理念,确保每一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础技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关注过程,提倡小组的学习方式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发现在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琐杂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任。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等形式,保证合作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