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 者:黄雪鸿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中学,浙江 乐清 325600)

 

 
摘   要: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透彻并且更有效率地针对文章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能够对重点句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也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会围绕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目前,教育改革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考察的对象,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因为课堂中教师讲解的时间占据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导致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容易会被教师忽视,学生不能够自主阅读,学生知识面窄,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培养教学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可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内涵,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文将会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文字所隐藏的真正信息,句子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之后,能够与文章产生共鸣,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从文学意识上得到提升,从而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要在课前仔细地阅读要教学的文章,将文章读透彻之后,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思作者的用意,教师要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中让学生也能感受到文章所带来的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带有情感地为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随着文章慢慢地为学生展示出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景色、事物,让学生先从教师的朗诵中感受到整篇文章情感基调,体会到文章带来的丰富的情感。
以教学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背影》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应情的背景音乐,和学生讲述作者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和背景,在朗读之前提出三个关于文章的问题: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体会"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包含的感情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教师为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注重朗读时候的语气、停顿、节奏,读一句让学生跟着一起朗读。在朗读之后,请学生上台随着音乐将自己通过文章联想到的人物和景象和全班叙述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文章所描述出的画面,从而让学生能够与文章真正的交流,产生与文章情感上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学生为本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让学生能够剖析整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方方面面都顾及的到,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要在课上留时间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阅读之前由浅入深地布置关于文章的问题,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同学可以自主地从文章中或者是预习资料中去寻找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之间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学生如果实在难以解决,教师再给予帮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教学《最后一课》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从"上课前后,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从原文中摘抄出原句作为答案,然后教师再提出"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描写有何作用?",由简单的问题深入到困难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浅显的表面看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让学生自由组队,给每个小组都分发该文章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在不理解的地方查询辅导书,或是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若实在解决不了,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教师在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选出几个值得每一个同学都要理解的问题在全班面前讲解,比如: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结束之后,让每一组派一名同学发表讨论的结果,评出答案最有逻辑性的小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以教材为本,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课外书籍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能够单从教材中培养出来,还需要大量的课外的阅读积累慢慢培养出来阅读的能力,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语感。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有着莫大的帮助,学生在平时课外的积累中,可以掌握到多种文章写作手法和规律,在做课内阅读的时候可以迅速得知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点,而且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可以得出文章的共同点,进行整合出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日后做到类似的文章时,可以迅速找到文章的重点,并且能够根据做过的文章推测出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但是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阅读,教师根据教学的文章来推荐学生去阅读类似的文章,保障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多种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所学的知识有所展现,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可以在班会上安排读书读后感交流会、精彩段落朗诵比赛、优秀作文评比、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等类似的活动,给学生们展现阅读结果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自信心。
总结
阅读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展开多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受到文章所蕴含情感熏陶,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瑞金.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7(2):152-153.
[2] 张笑彦.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7(11):16-17.
[3]赵淑艳.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