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陈才校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大庆小学,广西 贺州 542806)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今的课堂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注重为学生营造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趣味性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就趣味教学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对策
前言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充满各种各样的符号与公式,同时也有着大量较为抽象的知识,因此,对于初次踏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样就容易造成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同一知识点需要经过反复地讲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而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科目,因此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其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优化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促使学生轻松学习和理解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挖掘,在长期的培养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为其未来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践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爱的故事、游戏、趣味问题等开展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兴趣和求知欲的指引下,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会得到更加明显的提升。
一、通过故事导入课堂,带领学生轻松理解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对精彩曲折的童话和故事充满着兴趣,常常能够使其聚精会神,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可以通过故事来导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更加轻松快速地理解新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顺利将陌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小明是一位小学生,这一天他父母出差了,他需要自己用100元去超市购物,然后制作一个图表,来表示每一种商品分别花了多少钱。购物完成后,小明列出清单:铅笔20元、文具盒30元、零食25元、日用品25元。然后小明画了一个饼状图来列示开支明细,使消费情况十分清楚,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听完这个小故事后,学生们就会感到好奇:小明所画的是怎样一个图?他到底通过什么方式使父母对消费情况一目了然呢?此时,教师便可顺势引出百分数的概念,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逐渐对数学的看法得到改观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二、运用游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能吸引小学生的,莫过于游戏了。实践证明,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益于其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倒数"的概念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明白倒数就是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得出的新的分数就是原分数的倒数。此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个叫做"对着干"的小游戏。教师需要邀请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然后教师说"摸左耳朵",同学们需要摸右耳朵,即做出与教师发出指令相反的动作。当教师说出"举左手"、"伸左腿"等指令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后,教师说"请回座位吧",讲台上的同学可能会纷纷走向座位,教师可以及时说"你们上当啦!",学生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句话也是游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课堂中会充满欢声笑语,同学们纷纷加入到互动中去,不仅加深了对这节课的印象,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趣味问题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有效提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更具趣味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获得理想的提问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咱们班最高的男生是谁?",此时学生们会纷纷指向个子最高的那位男同学,教师再请这位男同学走上台,与其他同学一起测量他的身高并记录。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咱们班最高的女生是谁?",与刚才一样,测量这位女同学的身高并记录。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发问:"大家知道我刚才把两位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并记录的行为称作什么吗?",此时,"统计"的概念便被顺利引出,使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当学生了解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组数据:"大家知道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人身高超过了两米吗?",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跟随教师的节奏去了解课本之外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培养了其实践应用的意识,同时也使得数学课堂更充满趣味,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工作的不断优化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这样才能为其长远的学习道路注入更多动力,真正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程钦蓉.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64-64,65.
[2]任文兴.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
[3]赵怀显.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0(6).
[4]谭斌.浅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5):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