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

作 者:王卫红 (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要素。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构建活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构建活动型课堂,引领学生价值、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与探究活动中树立理性思维,成长为有立场、有思想、有担当的责任公民,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懈努力。本文就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活动课堂;教学;对策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成为小、初、高中教学阶段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核心素养是指个人身上的各种美好情怀与优秀品质的综合,不仅指一个人的格局、胸怀与境界,还指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尽己所能去学习,用渊博的知识来丰富与提升自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自主参与、合作实践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就是将"活动"作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无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是社会实践、课堂学习,都是活动型课堂的内容,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方式学习新知,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挖掘政治学习中的内涵和精髓,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和法制意识,最终实现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立足教材、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指引着方向。因此,在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开展中,切忌脱离教材与实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立足教材、创造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教师需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准掌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设计活动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感受经济生活在实践中的意义。让不同的学生饰演商人、消费者、企业家、税务工作人员等,然后就教材中的情景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体验市场交易和市场管理的过程,引导其进一步认识所学知识,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一来,课堂氛围能够迅速活跃,使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同时,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实践情境中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对政治、经济、文化策略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政治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升华学生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感是政治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关键作用。但是,从当前的高中学生生活来看,其参与政治生活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对政治知识的了解途径一般就是教材和新闻,缺乏真实的体验,这样会影响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与升华。因此,教师可以在活动型课堂中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实际生活中去,结合真实的体验来了解、评析国内外时事,不断升华其政治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课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公民责任感,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生活中常见的"共享单车"布置实践探究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担任组织者、联络员、记录员、汇报者等职务。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具体的探究内容。每个小组需要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与当前共享单车相关的问题,如受访者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使用频率、评价、意见或建议等等。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共享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看到在生活得到便捷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单车随意停放、恶性竞争、部分公民缺乏公德心等等,以此来引发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思考。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对此次调查活动进行总结,包括调查汇报以及自身的感受等,使学生认识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也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利用争议、有效辩论,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和法制意识
在政治的学习中,学生和教师时常会遇到具有较强争议性的问题,不仅容易引发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活动型课堂中可以将其积极利用起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和法制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文化生活"中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辩论,即"如何看待中国麻将文化"。众所周知,有的人认为麻将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受广泛欢迎的娱乐方式,能够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们思维的活跃,应当予以继承;而有的人认为麻将浪费了人们的时间精力,甚至部分人因此堕落,变成了赌徒,不仅影响了家庭,同时对社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两种观点都有其依据,那么学生就会为支撑自身的观点寻找更有力的依据。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完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参与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能力,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的活动型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结合实际学习情况,不断丰富活动的类型。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有力推动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3):222-223. 
[2] 赵佳丽.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J].神州,2019,(18):228.
[3] 方鑫.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打造[J].读与写,2019,16(7):24-25.
[4] 邢像.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在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8,(3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