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刍议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教学策略
作 者:方孝刚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路口中学,湖南 岳阳 414011)
大
中
小
摘 要: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因为它需要利用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去分析问题。然而由于每位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所以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样的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错误进行总结,找出其原因,然后帮助学生去理解掌握。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成因;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相比于小学数学来说,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但是知识点的难度也提升了很多。加上初中生的思维逻辑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问题的考虑不全面,很有可能受到题中条件的误导,然后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现象,甚至老师讲过之后明白了,再次遇到相似的问题又会出错等等。不管怎么样,每一位初中教师都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尤其是对于这些易错题型,都不希望学生反复的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易错题成因
(一)前摄干扰
初中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已经有了小学多年的经验,或者因为各种知识的积累,形成了和新数学知识点有一定类似的概念,这种方法形成的概念会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很大的干扰,因为知识点相似的原因,学生会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思维惯性,认为新知识和自己脑海中的那种概念类似,这就会产生前摄抑制的现象。尤其是当两个知识点是比较类似但是本质上却不相同的时候,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比如说在学习多项式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公式(a+b)2=a2+2ab+b2,学生可能会写成(a+b)2=a2+b2,这就是因为学习了(ab)2=a2b2这个公式造成的误导。
(二)概念理解不准确
我们都知道数学中公式和概念都比较多,而数学概念更是作为解答数学题目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才是开始解题的第一步。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数学概念理解不准确或者混淆数学概念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出错。尤其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也越来越多,若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概念,不仅记不住这些概念,还会发生混淆概念的现象,长久下去,形成思维定性的话就很难更正了。比如在解答:方程2x(x-2)=x-2这道题目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算出x=1/2这样的答案,但是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等式忘记等式两边不能同时除以0的概念。而在这道题目中,x-2是可以等于0的,因此需要把x-2这个整体移到左边进行解答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x=2,x=1/2。
(三)忽略了隐含条件
数学是非常考验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只注意到了题干中给出的解题条件,并没有深入的理解题干,忽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条件,就不能解答出正确的答案。尤其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来说,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不能完全挖掘出解题条件,直接放弃这道题。比如这道题: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cm、11cm,请问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对于这道题,很多学生会很快的得出答案"21或者27",但是这其中隐含着"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所以答案只能是"27"。对于没有挖掘出这个隐含条件的学生来说,就会很容易出错。
二、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教学策略
(一)对易错题分类进行筛选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的记录学生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出现的易错题题型,并详细的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将这些题目进行分类,最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订正,并让学生重新做一遍。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购买一个错题本,对于自己易出错的题目,及时的摘录下来,然后自己分析错题的类型和原因,然后自己再重新做一遍,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教师。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充分利用范例教学
因为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不同。所以这也就导致易错题的成因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解题角度出发,找出学生思维上的错误,并及时的总结常见性错误。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以易错题为讲解案例,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题意,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重复犯错。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正确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点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提前干预
对于学生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出现的一系列错误,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给学生打好"预防针",避免出错。教师这个时候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错误,然后在讲课的时候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将"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一关系讲解清楚。意思就是等边三角形一定会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是相反,等腰三角形并不一定具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最常见的便是"三线合一"的性质的运用,等边三角形是每一条线都是三线合一,但是等腰三角形只有底边是三线合一。如果混淆记忆的话,很容易便会出错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这些细节教给学生,在学生做到考前心中有数,考试一点不慌。
三、结束语
总得来说,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出错是根本避免不了的,但是如何利用好错题这一重要的资源,就成为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分析错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沈朱琴.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易错题的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7(03).47-48.
[2] 蒋伟萍.浅谈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12-13.
[3] 马钊.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6.(04).8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