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 者:苏文来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南小学,广西 贺州 542806)

 摘   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极其重要,是促进学生开拓思维、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关键,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此来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性学科,为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创造了前提。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占据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性,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当前素质理念的发展。在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改进,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制定预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别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让学生养成具有一定逻辑性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注重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基础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改进。例如,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越来越得以体现,教师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给学生介绍清楚即可,而是应该通过教学目标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将教学目标给学生进行罗列,一是让同学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二是利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将各个图形的计算公式运用到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当中。在给学生制定了预习目标之后,学生即按照教师提出的目标来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途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性,有助于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发现自己欠缺的部分,并在课堂答疑环节进行知识巩固,有利于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
二、组织小组试讲,鼓励学生质疑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独立思考以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先给学生十五分钟的自主预习时间,在自主预习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自己预习过程当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不太理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并及时的讨论。在讨论遇到困难时,学生及时的求助教师,教师给学生进行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转换思考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长15米,做工用去三分之一,还剩多少米没有用?"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用铁丝的总长度去减去用掉的长度,而是直接用原长度15米乘以三分之一得到了结果。教师让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也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改正、发现答题技巧和答题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讨论过后,教师在邀请小组代表将组内成员讨论的关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介绍,既有助于巩固知识,又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讲解过程当中,可以进行合理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具演示,强化动手能力
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开创学生的思考能力,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产生巨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情况下借助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工具的直观性和动手操作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依靠课本观察平面图形时,脑海当中很难构建完整的立体图形,影响思考和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一个长方体展开的图形,在进行剪裁,随后进行折叠,将长方体各个表面按照1-6的数字进行标注。之后再进行各个表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将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加,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思考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比如在长方体中有两两对应的面积相等,学生就可以计算出三个不同面的面积,再乘以2即得到准确的结果。总之,结合教具进行知识计算,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转换了学生思维,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布置习题,促进全面思考
要想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正确的概念和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则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强化知识的措施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因此,合理的布置练习题,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三道练习题,可以选择一道填空题,比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再通过布置一道计算题和一道应用题,进行解答。用三种题型来全面的强化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多种题型出发,真正的理解本节课所学的概念,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发展,对逻辑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的改进,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强化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35):128.
[2]朗杰.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怎么去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与写,2019,16(32):175.
[3]骆文生.试论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南北桥,2019,(20):64. 
[4]王昌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