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游戏评价更精彩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评价的策略研究

让游戏评价更精彩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评价的策略研究

作 者:刘 芬 张清清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2300)

 摘   要:众所周知,游戏评价是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它能提升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对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教师一方面深知评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也困惑于一些问题:"该评价什么,谁来评?怎样评?"。尤其是针对小班孩子的游戏评价更是困难,因为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如何使小班区域游戏的评价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评价;操作策略
幼儿的评价为有效指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依据。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求,也可以让教师从孩子的行为中反思所制订的教育计划、所确定的教育内容、方式是否适宜、有效。
一、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评价现状分析:
游戏活动评价是教师根据幼儿区域游戏情况在游戏中和游戏后运用多种形式与幼儿互动的指导性评价,是对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满足幼儿操作、交往、表现等多种需求。小班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游戏状态、采取更加适宜、适度、针对性更强的评价方法,从而引导游戏的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然而,审视我们在组织区域游戏评价的环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不做评价
教师只是提供游戏的时间 、材料 ,不关注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游戏中不与幼儿互动,活动后也不做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不会评价
教师意识到评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但是不会具体的操作方法。
(1)一言堂
教师"一言堂",没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有的教师觉得小班孩子年龄小,表达不清,常常会把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问题进行罗列,然后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忽略了孩子的表达需要。
(2)单形式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多为言语性,如"哪个区今天如何如何"、"谁谁表现怎样"等,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并没有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有效地梳理提升。我们知道,对幼儿的反馈信息如果及时有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对每个人的评价都如出一辙,长期以往,势必会给幼儿带来一种厌倦感,甚至会适得其反。
二、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评价的导引策略
(一)避免零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
1.评习惯
小班孩子常常是"玩时有人,收时无人",造成很多区角因疏于整理而凌乱不堪,不仅影响了活动室的整洁,而且给下次游戏带来了许多麻烦。三到六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让幼儿养成收拾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整理物品的能力很重要。例如:我会问"为什么要整理材料"?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不整理东西会很乱!""不整理玩具他们就会找不到家,他们会想家!……"随后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材料分开放""把大积木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积木放小框里"等,我们把讨论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整理规则张贴在活动区的显眼位置。由于规则的制定是教师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幼儿参与了制定规则的全过程,所以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守,还起到了互相监督、提醒的作用。
2.评创意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让我们叹服,面对小班幼儿有创意的情境时,教师可以点评情境的创新成功之处,不但可以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想象,还能激发孩子巨大的潜能,使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3.评交往
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幼儿对角色的经验有所缺乏,经常会有争抢角色的现象。小班幼儿以独自和平行游戏为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可以发现儿所思所想,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时通过提供游戏材料的隐性指导方式来帮助幼儿确定角色身份,拓展角色经验。
(二)避免一言堂——评价主体多元化
幼儿活动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教师、材料及幼儿均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过程应该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和合作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尝试建构以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多主体联动的评价体系,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1.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还处在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简单的评价形式往往很难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讲评形式。
2.情景互动
当幼儿对游戏活动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边游戏边讲评的方式,不仅能解决游戏内容单一的问题,而且促使孩子的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玩得更精彩。
3.幼幼互动
《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幼儿学习评价中,我们充分利用同伴资源,通过幼儿互评的方式,提高幼儿评价能力。
(三)避免单形式——评价方式多元化
1.分享式
小班幼儿好模仿,个体间的游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游戏中,可以引导孩子分享新游戏,模仿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分享式评价过程中,通过同伴互助获得更好发展。不同的场地货源会有不同的游戏,就会给孩子创造不同游戏方法的机会,幼儿相互模仿、学习、分享游戏经验。
2.典型事
这是一种在游戏评价时针对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等典型事例,充分运用集体的教育资源,引发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想出许多方法的一种评价。
3.展现式
由于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刚刚在扮演的角色还有声有色,一会到讲评时已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更不要说让他来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了,这时候,多运用照片、视频来再现幼儿的活动,帮助幼儿回忆再现活动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班孩子,展现式主要有视频展现与作品展现两种方式。
总之,老师要在评价的过程中,时而以玩伴的身份,时而以指导者的身份,用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唤起小班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一定要以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小班孩子对角色职责的理解,有效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得以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朱瑶,王芳《故事在主题和评价中开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